返回首页

请问生物有氧呼吸中的产生的[H]是什么意思?

67 2023-04-12 19:20 曲晴

一、请问生物有氧呼吸中的产生的[H]是什么意思?

线粒体中产生的还原氢和叶绿体中产生的还原氢不一样,在光合作用中,[H]指NADPH ,是一种辅酶,叫还原型辅酶Ⅱ细胞呼吸作用中,[H]指 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态,还原型辅酶Ⅰ.错误的原因是 少数原核生物能有氧呼吸,而没有线粒体

二、生物中[h]是什么

还原氢。

NADPH 是一种辅酶,叫还原型辅酶Ⅱ,学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曾经被称为三磷酸吡啶核苷酸,使用缩写TPN,亦写作[H],亦叫作还原氢。在很多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与腺嘌呤相连的核糖环系2'-位的磷酸化衍生物,参与多种合成代谢反应,如脂类、脂肪酸和核苷酸的合成。这些反应中需要NADPH作为还原剂、氢负供体,NADPH是NADP+的还原形式。NADPH是最终电子受体NADP+接受电子后的产物。

扩展资料:

NADPH作为供氢体可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反应:

(1)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包括二氢叶酸、四氢叶酸、L-苹果酸变丙酮酸、血红素变胆色素、单加氧酶系、鞘氨醇、胆固醇、脂肪酸、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的生物合成;

(2)NADPH+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参与药物、毒素和某些激素的生物转化;

(3)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GSH)的还原状态,作为GSH还原酶的辅酶,对于维持细胞中还原性GSH的含量起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ADPH

还原氢

NADPH 是一种辅酶,叫还原型辅酶Ⅱ,学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曾经被称为三磷酸吡啶核苷酸,英文triphosphopyridine nucleotide,使用缩写TPN,亦写作[H],亦叫作还原氢。在很多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与腺嘌呤相连的核糖环系2'-位的磷酸化衍生物,参与多种合成代谢反应,如脂类、脂肪酸和核苷酸的合成。这些反应中需要NADPH作为还原剂、氢负供体,NADPH是NADP+的还原形式。NADPH是最终电子受体NADP+接受电子后的产物。

NAD+和NADP+:即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辅酶Ⅰ)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辅酶Ⅱ,是NADPH的氧化形式)。NAD+和NADP+主要作为脱氢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 NADPH通常作为生物合成的还原剂,并不能直接进入呼吸链接受氧化。只是在特殊的酶的作用下,NADPH上的H被转移到NAD+上,然后以NADH的形式进入呼吸链。

NADPH是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形成的,与ATP一起进入暗反应,参与CO2的固定。NADPH的形成是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完成的。

PEP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的缩写,它是糖酵解中重要中间产物,在光反应阶段产生(主要化学式为:NADP*+2e+H*→NADPH),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与相应的酶(PEP缩合酶),也是植物中将CO2固定的化合物 相关反应 NADPH作为供氢体可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反应。

楼上的答案是对的,还原性氢

还原性氢

三、生物学中的还原氢[H]是什么

有氧呼吸中产生得[H]是还原型辅酶Ⅰ。

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Ⅱ。

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态,还原型辅酶Ⅰ。N指烟酰胺,A指腺嘌呤,D是二核苷酸。

用于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作用中的柠檬酸循环。

NAD+ 则是氧化态。

葡萄糖代谢时直接经代谢所产生的ATP是十分少的,而代谢产生的NADH或FADH2经由一个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反应可产生大量的AT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态)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态)NADH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还原态) NADPH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态) NADP+

NAD+ + H+ + 2e- = NADH

NADP+ + H+ + 2e- = NADPH 他们都是辅酶,用来实现电子传递。

基本上涉及到氧化还原的反应都用得到,比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等,氨会抑制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系统,尤其是NADH。

1分子NADH+H+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理论上生成3分子ATP(常用于计算中),但实际只有生成2.5分子的ATP。

NADH分子是线粒体中能量产生链中的控制标志物。NADH水平的上升指示代谢失衡的出现。监视NADH的氧化还原状态是表征活体内线粒体功能的最佳参数。紫外光可以在线粒体中激发NADH产生荧光,用来监测线粒体功能。

NAD+分子中的功能部分是烟酰胺换。其共振结构式:

“4-5双键振至5-6双键;6-7双键振至7-8双键;4号碳为碳正离子;7号氮为双电子原子”

编辑本段在酶学中的应用

以NAD(P)H为指示系统和色素原底物在酶活性测定中的应用:在340nm处有吸收峰,可以检测乳酸脱氢酶等含量,以及早发现疾病

一、光合作用中[H]的生成与NADPH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光解时产生的H 与NADP (氧化型辅酶Ⅱ)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发生以下反应:

NADP H →(酶) NADPH

反应所生成的NADPH即光合作用中的[H],二者是同种物质,只是基于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认知能力的不同,给予的不同说法而已。

二、呼吸作用中[H]的生成及种类

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在细胞质基质相关酶的作用下进行,有少量[H]生成,反应式为(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

C6H12O6 →(酶) 2C3H4O3 4[H] 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内相应酶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式为:

2C3H4O3 6H2O →(酶) 20[H] 6CO2 少量能量

尽管在上述两个反应式中出现的均是[H],其实质却包括两种不同物质,分别是NADH2(还原型辅酶Ⅰ)和FADH2(还原型黄酶)。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光合作用中[H]就是NADPH;呼吸作用中的[H]并非NADPH,而是NADH2和FADH2;[H]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生成的不同类型还原态氢,因此,不能简单的把[H]等同于NADPH。当然,尽管[H]类型不同,其作用对象也不同(NADPH作用对象为三碳化合物,NADH2和FADH2作用对象为O2),但它们都属于强还原性物质,从这个角度又可将它们统称为[H]。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