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头洗澡。可见古人比我们想像中讲卫生多了。
虽然古人不懂化学知识,但是他们找到的去除油脂的清洁剂效果也是妥妥的。古人洗发清洁剂都是从生活中获取,简单实惠。
草木灰
草木灰就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找到的一种碱性清洁剂,它是将稻草和秸秆焚烧后留下的灰末,其中含有碳酸钾的成分,将草木灰溶解于水后,过滤得到的溶液是碱性的。做完水豆腐之后剩余的清澈微黄的液体是另一种碱性溶液,用坛子装起来,攒够了之后加热,也可用来洗头,还能起到止痒的作用。
淘米水
淘米水是十分容易获得的,且不仅限于大米,麸皮、糟糠、豆类之流都是可用之材,亦可发酵、煮沸后再行使用。
先秦的《礼记》里就提到用淘黍米汤洗发。晋人注《左传》里的“遗之潘沐”这一句时,明确指出“潘,米汁,可以沐头”。
皂荚
皂荚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皂角,这是一种豆科植物,在中国有广泛分布。把那长长一串儿的皂荚果剥开,内表面有一层柔柔滑滑的黏液可以刮下来,这种黏液中含有大量皂苷类物质,在皂苷类物质微粒的化学结构中,一端具有亲脂性,另一端具有亲水性,可以将油脂溶解可以随流水冲走。被称作纯天然的洗发水。除了洗发,皂荚一个更常见的用途就是洗涤衣物,用皂荚洗过的衣服柔顺而不易褪色。
木槿叶
木槿叶是木槿树的叶子,把叶子揉碎,再用温水冲泡,过滤后留下来的汁液也具有皂荚液的功能。和皂荚一样都是古代纯天然无副作用的洗发水。皂荚气味有点刺鼻,木槿叶舒爽清香,相比之下更受人喜欢。
先说几句题外话,也挺有意思的。
在先秦以前的古汉语中,大部份都是单音节词,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便是一个词,这是我们读如《诗经》等文字时要特别注意的。
例如洗、沐、浴这几个字,便各有着不同的意思。
洗,形声字,从水,先声。《说文》:洗,洒足也。即专指洗脚。
浴,形声字,从水,谷(yù)声。《说文》:浴,洒身也。即专指洗身。
沐,形声字,从水,木声。《说文》:沐,濯发也。即专指洗头。
例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言归正传,那古人用什么“沐”呢?
最常见的是“潘沐”,也就是用淘米水洗头发。(注:潘,形声字,从水,番声,本义:淘米水)。其又分出“沐稷”(指用淘洗稷的汁水洗头发。)“沐粱”(指用淘洗粱的汁水洗头发。)
《礼记·玉藻》曰:“沐稷而靧粱。”(筱静注:靧,指洗脸)。
而富贵人家,则还有以皂荚加上香草专门配制而成的洗发水,谓之沐芳。还有专门用于护理头发的油脂,谓之膏沐。
唐.李白 《沐浴子》诗:“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暉。”
最后顺便说说,古代的“洗头”,是一种婚嫁礼俗,新娘九朝回门后,“以冠花、段疋、合食之类,送归壻家,谓之洗头”。
我是筱静,爱好国学诗词,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未来什么行业最火?现在初中毕业学个什么专业比较好?
如果你初中毕业就要选择谋生行业,建议你在传统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衣食住行等传统行业,经久不衰,如厨师、汽修、蓝翔技校的手艺等,也可以做点小生意,把你家乡的小吃学到位,然后去异地开小店,记住:小富靠勤!中富和大富都得由小富起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把一门专业学精了,什么专业都是最火的[呲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