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小球是什么?
肾小球为血液过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构成过滤膜,从内到外有三层结构:内层为内皮细胞层,为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内的扁平细胞,上有无数孔径大小不等的小孔,小孔有一层极薄的隔膜;中层为肾小球基膜,电镜下从内到外分为三层,即内疏松层、致密层及外疏松层,为控制滤过分子大小的主要部分;外层为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其不规则突起称足突,其间有许多狭小间隙,血液经滤膜过滤后,滤液入肾小球囊。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绝大部分蛋白质不能滤过而保留于血液中,仅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萄糖、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滤过。
二、人的肾小球是什么
肾小球由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核致密斑组成。球旁细胞:是入球微动脉近血管极处的管壁平滑肌细胞转变成的上皮样细胞,细胞质内涵丰富的分泌颗粒,可分泌肾素。致密斑:远端小管直部末端近肾小体血管极一侧的管壁上皮细胞增高、紧密排列所形成的一个椭圆形斑,称致密斑。致密斑是离子感受器,可感受远端小管内尿液的Na+浓度。
肾小球滤过器由20~40个毛细血管袢及覆盖其上的肾球囊的内层所组成。人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总表面面积超过1.5m2。
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其值=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形态学研究表明,滤过膜是由下列三层膜所组成的:①内层是衬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②中层是非细胞性基底膜;③外层是构成肾小球囊的上皮细胞层。内皮细胞与上皮细胞层的膜厚度都约为400×10-10m,人的基底膜厚度约为3250×10-10。血浆滤过时,必须经过两层比较薄的和一层比较厚的膜(图10-4)。
滤过膜的内皮细胞层,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窗孔,孔径为400×10-10m,滤过膜的外层,是一些具有足突的上皮细胞,在足突之间有裂隙。中层基底膜显示网状结构,网眼可能代表滤过膜孔,决定肾小球膜的分子通透性。
肾滤过膜的通透性比肌肉毛细血管壁大100倍或更多些,这是因为肾滤过膜孔的总面积占毛细血管总面积的5%~10%,而肌肉毛细血管壁孔的总面积只占毛细血管壁总面积的0.2%,所以肾滤过膜通透性比较大。
三、膜性肾炎的分期是怎样的呢
?大家都知道,很多疾病在医学上用分期来看它的每个阶段的严重与赤的。膜性肾炎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其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那么?还是看看专家的解答吧!?膜性肾炎根据病理可分4期:一期:又称早期上皮细胞下沉积期。电镜下观察可见上皮下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沉积区域,可见足突融合。值得提出的是在Ⅰ期的早期,电镜检查多正常,而免疫荧光则呈阳性反应,提示对于早期诊断,免疫荧光检查更为敏感。二期:又称钉突形成期。光镜下可见毛细血管襻增厚,GBM反应性增生,呈梳齿状改变——钉突形成。免疫荧光检查上皮下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三期:又称基底膜内沉积期。电镜下沉积物界限不清光镜下肾小球开始出现硬化,毛细血管腔阻塞,钉突逐渐连成一片,包裹沉积物,形成双轨。四期:又称硬化期。抗肾小球基底膜病,会出现严重不规则增厚,毛细血管襻扭曲,肾小球萎陷并出现纤维化,钉突消失;肾间质可见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并伴肾小管萎缩。电镜下沉积物包含在基膜中难以识别。此时免疫荧光检查常为阴性。?希望通过上面的解答,能够对患者朋友都有一定的帮助。全国比较好的肾病医院竭诚为您服务!如果对以上内容有任何疑问,可到附近的相关医院进行咨询了解。
四、脑神经是什么?
脑神经胶质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又称神经胶质。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胶质细胞虽有突起,但不具轴突,也不产生动作电位。神经胶质细胞有分裂的能力,还能够吞噬因损伤而解体破碎的神经元,并能修补填充、形成瘢痕。大脑和小脑发育中细胞构筑的形成都有赖胶质细胞作前导,提供原初的框架结构。神经轴突再生过程必须有胶质细胞的导引才能成功。
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寡突细胞及小胶质细胞3种。前两者起源于神经系统发育期的室管膜神经上皮细胞(外胚层),小胶质细胞则起源于中胚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远远超过神经元,有人估计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比约10∶1,在大脑皮层中约为2∶1。由于胶质细胞比神经元小得多,估计只占神经组织全部体积的1/2。
①星形细胞。最大的神经胶质细胞,胞体直径3~5微米,核呈圆球形常位于中央,淡染。它有许多长突起,其中一个或几个伸向邻近的毛细血管,突起的末端膨大形成血管足突,围绕血管的内皮基膜形成一层胶质膜。某些星形细胞突起还附着在脑、脊髓软膜和室管膜的下膜上,把软膜、室管膜与神经元分隔开。星形细胞又分为原浆型和纤维型两种。
②寡突细胞。比星形细胞小,直径1~3微米,突起也比其他胶质细胞少而短,无血管足,胞浆中不生成纤维,但较星形细胞有更多的线粒体。寡突细胞在灰质和白质中都有,在灰质中紧靠神经元周围称为卫星细胞。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每个神经元辅有的寡突细胞数量最多。神经元的卫星细胞在对损伤起反应时数量增加,并能吞噬它们本身的髓鞘变性产物。在白质中寡突细胞在有髓鞘纤维之间成行出现。中枢神经组织的髓鞘是由寡突细胞突起形成的,因此,其功能与外周神经的许旺氏细胞相同。一个寡突细胞可以其不同的突起,形成多极神经纤维结间部位的鞘膜(可多至20个)。
③小胶质细胞。体小致密呈长形。核中染色质甚浓,核随细胞体的长轴亦呈长形。小胶质细胞的数量虽不多,但在灰、白质中都有,有些吞噬的小胶质细胞显然来自血细胞的生成中的单核细胞干细胞,而不是神经起源的,在受伤后出现许多侵入的噬食细胞。正常情况下星形细胞有清除细胞碎片的噬食功能。
功能 始初,人们认为胶质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其作用仅是连接和支持各种神经成分。其实神经胶质还起着分配营养物质的作用,在形态、化学特征和胚胎起源上都不同于普通结缔组织。神经元不能直接从微血管取得营养而要经过胶质细胞的转运。胶质细胞可能是构成血脑屏障的重要组分,它对正常神经元的生长和分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胶质细胞可以吸收或释放某些递质,如γ -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ACh)。使用适当阻断摄取的药物,可使生物胺和GABA的递质作用延长和加强。随着神经元的活动,其周围神经胶质细胞也呈现慢的电位变化。神经胶质细胞的电位变化,影响到用来解释神经活动的各种场电位记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