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很多行业的生存都面临危机。
每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同,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不同,所处的产业位置,所遭遇疫情的打击程度也不同,电影、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1、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行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累计注销了超100万家餐饮相关店铺,茶颜悦色、文和友等也纷纷关店减员,海底捞在2021年关店超过200家。
餐饮行业依赖高流水,现金储备有限,日常运营依托于单店的流水滚动。
西北人爱热闹,火锅、烧烤更是青海人的饮食最爱。这两类餐饮都非常依赖堂食,但如今门店突然关闭,发工资、缴房租都出现困难。若疫情持续,多数餐厅熬不过三个月,还会陷入开业关闭的两难。
2、电影娱乐业
吃饭、喝茶(酒)、看电影,这是现代人聚会的几种常见方式。电影院的人员密集程度高,疫情之下必然也无法正常营业。
从全国来看,停业的影城不在少数,据猫眼电影数据显示,4月1日全国营业影院5408家,较前日减少61家,全国营业率44.98%,上海、天津、吉林等地影院则基本暂停营业。西宁也同样如此,自4月份疫情爆发以来,电影院一直没有营业。
除影院外,KTV、酒吧、网吧、棋牌室、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也相继暂停营业。
3、交通运输业
疫情期间,尤其静态管理期间,除必要情况,大部分人都居家隔离,公共交通全部停摆。随着疫情的蔓延,交通运输行业将继续受到冲击。
快递行业由于部分封城管控,大批货物囤积或退回,造成运输业的“寒冬”,疫情将给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巨大压力。
网约车行业自然也受到严重影响。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2022年3月,全国网约车订单同比下降29%,为5.4亿单,是2021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4、房地产行业
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受到疫情影响的大部分城市售楼处已经关闭,西宁也同样如此,各大开发商纷纷转入线上购房渠道。通过直播、视频等方式,为有需求的购房者介绍项目情况。
此外,建筑工地基本停工,土地拍卖暂停,很多房产中介也暂停营业,如果疫情持续影响,许多房产中介门店也会面临关门风险,行业也会萎缩。
除了以上的,还有各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均受到疫情影响。
疫情当下,整个社会都在努力抗击疫情。志愿者、医护人员、小区工作人员....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为了让城市尽快恢复往日的生活。
疫情是一时的,困难也是暂时的。虽然疫情下,很多行业受到冲击,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配合防疫工作,居家隔离不外出,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生活也会回到正轨。
我是做实体行业的,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寒冬”,习惯了线下的传统实体商业,最致命的自然是渠道的缺失。
虽然很多实体品牌在线上都有开通销售,但其实主要是支付便利性和端口平台化的人气引流及品推应用,毕竟线上线下有着一定的利润差额及完全不同的客户体验,所以线上渠道的缺失,必然将造成促销形式的局限,仓促之间,只能用最简单快速的朋友圈/微信群进行促销,再其次进行一些会员老带新促销,再再其次则是外卖送货(成本增加)、直播(经验不足),或者本就不多或者不成熟的线上自有平台促销,这些都是值得反思和亟待提升的实体商业痛点之一。
总之,此次疫情的影响,让中国的线上电商几乎几何倍数般野蛮生长,实体经济如雨打芭蕉般无可奈何的低头萎缩,但这并没有让中国实体经济的商业人改变初心,恰恰相反,多达70.48%的品牌商家及商户们,仍然初心不改,依旧坚持以实体商业为主,但对于互联网的重新定位和认识,让他们也会尝试线上渠道和销售作为辅助,改为彻底放弃线下,全力拓展线上的品牌商户连1%都不到(仅为0.95%),这是初心,更是信心,中国的实体经济正是需要这样的不变初心和坚持信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当地时间1月30日WHO更宣布其为“PHEIC”。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为此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疫情打断了中国人习俗的春节假,也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很多专家都给出了预判,恒大研究院报告认为,从宏观的视角,需求和生产骤降,对投资、消费、出口都会带来明显的冲击,短期内会带来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对于中观行业而言,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受到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对于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一方面承认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我们都要去承受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会保持增长。这是我们面对的疫情下经济的基本判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该如何面对?
身处不同的行业,企业所要面对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我想从共性的部分给出自己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虽然疫情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但是从各种传播的信息来看,我们并未做好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处的准备。人们总是期待着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判断,有一个时间节点,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但事实上,疫情持续的时间和政策的对冲力度,都将带来不确定性,1月30日之前,我们还仅仅认为这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而在这一天之后,这是全球的公共事件,而由此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更大范围上具有不确定性。
疫情下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发生,所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直面它的勇气,更需要有认知它的能力,与它共处的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核心是改变自己。亦即,我们需要开始要求自己接受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变为经营背景,我们已经不在一个原有的熟悉的经营环境下展开经营活动,要用新的方式和认知去理解当下的情况。
我非常推崇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许深受其影响,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我开始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努力,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而非环境的约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与不确定性相处,与动荡的世界相处。
疫情带来的影响,的确让人焦虑,甚至有些灰心,我知道经营企业很苦,但是如果环境成为一种经营条件,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环境,还有企业自身的调整。
坚信企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企业自我成长要不受环境的影响。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我写过一本书,叫做《冬天的作为》,在开篇中我写道:增长是一种理念,并以这样的理念来指导它们的行动。
我自己是做领先企业研究的,在对有着超过100年历史的公司研究中,发现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及其领导的公司可能处在良性的环境中,也可能处在充满危机的环境中;可能处在一个高增长的领域,也可能处在增长已经陷入停滞的行业。但是,这些领导者及其领导的公司经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同行无法比拟的增长,年复一年,不管经济是处在繁荣阶段,还是处在衰退时期,保持增长都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疫情当下,各地延迟复工,尤其对服务业冲击巨大,那么,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究竟带来哪些影响?我们来探讨一下,总体观点我认为短期干扰不影响中长期趋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属于短期外部冲击,对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影响不大 。正常情况,无论哪个国家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必然会对短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对中长期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事件结束后,经济社会活动将回归正常。
从产业上看,短期内对服务业影响较大,其中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和航空业受影响最大。对于工业和建筑业来说,一季度稍有影响,后面可恢复正常。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将在疫情过后集中反弹,带动经济回升。 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人员流动受限、各地延迟复工。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的市场主体正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影响较大。
疫情期间的外贸出口和投资活动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一些国家可能会因限制疫情传播,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出口商品提出限制条件。与此同时,投资活动可能会放缓,投资项目前期报建手续可能推迟,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
在当前环境下政府正在出台系列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度难关。尤其是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在税费、金融和社保等方面给予支持性政策,帮助特定企业、行业、地区、人群渡过难关,以减小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
凡是都有两面性,疫情影响一些行业的同时也刺激一些行业快速发展,在疫情影响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居家办公、虚拟会务/商务、线上教学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
总体上看,此次疫情对中国的经济也许会有一个短期的冲击,但不会持续太久,随着时间的增长,加上政府的管控扶持,经济会慢慢回到正轨。所以,大家不用过分担忧,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一起为祖国加油。
我处于互联网行业中。
1.主流媒体能量彰显
网民社交
“生活在微信里”
在众声喧哗和众说纷纭中,专业媒体能量彰显,“意见领袖”地位巩固,显示互联网上自媒体野蛮生长之后,在人人皆媒的环境下,高品质新闻内容价值回归。自媒体本身进一步发育成长,在发展与规范中寻找平衡。亿万网民在隔离期间基本上生活在微信里。微信已经成为这个社会信息发布、社会成员沟通联络的主要平台,传播、组织、动员功能日显。微信本身,在强化短视频功能之后有望实现迭代演进,抢占视频社交的高地。微博的社交媒体功能更加凸显。
2.5G商用加速
远程应用新“风口”来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部分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在线教育、在线政务、网络支付、网络视频、网络购物、即时通信、网络音乐、搜索引擎等应用的用户规模较2018年底增长迅速,增幅均在10%以上。
新冠肺炎这种涉及亿万民众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出现,带来信息超大规模流动,也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需求,呼唤更大容量、更快速度的信道,5G应用场景一下子变得更加清晰和更加可行,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与远程办公等需求强盛且紧迫,5G加快落地已成紧要任务。
反过来,随着5G的加速建设,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与远程办公等应用将迅速普及,视频社交、视频办公等成为主流网络应用。
3.数字技术抢占“主战场”
“智慧大脑”深度融入社会治理
在此次疫情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十分被重视,很多优势企业都展现了自己的技术能力,比如由阿里云技术支持的“疫情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并支持决策,为智慧政务做了一个成功案例;百度地图“迁徙地图”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贡献;根据“航班管家”统计,可以显示疫情爆发以来武汉出港航班的各目的地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政府管理、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更为高效、便利的办公管理模式,无人驾驶、无人超市的优势也得以展现。疫情过后,“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去虚向实”、“由点带面”,深入社会治理和服务方方面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