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认识我们当地的理发师谢师傅是在小学一年级。记得那是一个阴天,天色阴阴暗暗的,好像一条湿湿的毛巾要拧出水来。祖父说我们的头发长了,像个做贼的,不像个学生。我们几个堂兄弟一听,怪不好意思的,毕竟都想当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就连说我们不要做贼,要去理发。刚好祖父自己也要理发,于是便领着我和几个堂兄弟去找谢师傅理发。
那时候是九十年代后期,谢师傅的理发摊子还在我老家附近的小卖部,不远,大约两三百米的距离就到了,在马路边上。谢师傅租了小卖部屋前的一个廊角,可能有十个平米。主要的理发工具有电推子,剪刀,梳子,刮脸刀,海绵等。再加上一个锡桶用来装水,几块毛巾用来换洗,以及几张椅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简陋了一点,但是理发的摊子也整得有模有样了。
那时候的谢师傅还是个年轻人,或许还不到三十岁,一头黑发,浓密又油光发亮。他穿得也十分整齐干净,基本上每天上身穿一件衬衣,下身西裤配皮带,脚上蹬一双光亮的皮鞋或者凉鞋。有种正儿八经的手艺人派头。国人常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谢师傅作为理发师傅自然懂得这个道理。毕竟行走江湖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要不然别人怎么相信你呢?
谢师傅平时神情淡然,不苟言笑,因为他十分专注于他的理发。只有在别人主动和他聊起来的时候,他才附和着说上那么几句,比如天气冷热,收成好坏,物是人非等等,以显得不那么孤僻。就算这样,他也是手上功夫不停,眼睛依然盯着客人的头部,心手配合着,“咔嚓,咔嚓”,绝不会耽误了剪头发。
谢师傅的理发水平很高,而且理发十分认真。遇到长头发就先喷一些水湿润一下,然后用梳子梳理整齐。要是客人的头发有纹路,比如三七分,二八分,或者中分,他也会按照纹路梳理好,再用剪刀和梳子配合着剪。
剪发是有讲究的。从哪里开始剪,怎么剪,剪多薄才适合每个人的头型,其中都大有学问。谢师傅是从后脑勺开始剪的。他左手拿着梳子撩起头发,右手拿着剪刀迅捷地剪下去,干净利落,漂亮潇洒,同一个地方只三两下就剪好了。随着“咔嚓,咔嚓”声响起,一绺绺的或黑或白的头发随之落下,动作如行云流水。
剪完了后脑勺,接着就是剪两鬓和头顶的头发。有时客人的头歪了,谢师傅会轻轻地扶正一下,方便剪发。他的动作很温和,就好像是被春天里的风轻抚了一般,自然又让人感到舒服。不像他后来收的那个驼背徒弟,动作有些粗。
待长头发剪完之后,谢师傅还会用电推子推一下后脑勺和两鬓。当电推子贴在头皮上时,他的手婉若游龙,一贴即翘起,丝毫不迟滞,此时他的手比女人的手还巧。因为速度一慢,很可能就把头发剪坏了。剪发是个手艺活,心思必须灵巧,否则干不好。随着“嗡嗡嗡”的声音响动,原本参差不齐的后脑勺与两鬓头发就好像收割过的稻茬,整整齐齐,服服帖帖地立在那儿了。客人也立马变得精神起来。
然后为了确保剪发的效果,谢师傅会用剪刀在额头前小修小剪一会儿。男人呢,剪得稀薄一些,女人呢,剪成刘海的样式。看起来美观自然,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但是好看,耐看,客人也欣然接受。
这样剪出来的头发,既不会乱了客人原来的发型,而且又把头发剪短了。整个头型看起来呢,也是十分得妥帖,适合每个人的特色和气质。谢师傅虽没有念过美容美发专业,但是手上功夫绝对专业。这一点,没有人质疑。要不然谢师傅也不会成为我们小镇十里八乡知名的理发师傅。
当然,谢师傅成为知名理发师傅与他的另一项服务有很大关系——刮脸。这绝对是老派手艺人传下来的特色服务,现在美容美发行业基本上没有这项服务了。后来我出去上学,在外也理了很多次头发,但没有一次遇到理发师给人刮脸的。一来,可能城市的生活节奏比较快,连理个头发都得赶时间。二来,可能会这刮脸技术的人凤毛麟角。三来,就算会这技术敢给人刮脸的人也屈指可数,毕竟有一定风险在。
在刮脸前,谢师傅会将刮脸刀在一块厚厚的布上来回摩擦几下,谓之磨刀。他先是从嘴巴周围刮起,左手轻轻地拉扯一下皮肤,右手掌握好角度,接着快速下刀,“滋滋”,毛发胡子就刮下来了。刮了几下之后,他便会将那些毛发胡子堆放在一处,等到很多时,一次性将之拿掉。随后,他还会再用手去摸摸有没有硬茬,如有他会再刮一遍。刮完了嘴巴周边,然后是两颊和额头,印堂等部位。整个脸都刮完后,他又会给人剪鼻毛和掏耳朵。
人脸最忌讳破相,而且刮脸刀很锋利,稍有不慎就会把客人的脸划破。但谢师傅十分小心,从没有一次失误。客人躺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放松身心,交给谢师傅打理自己的脸,完全不必担心脸会划破,很是享受。
这种享受与吃美食,读书又不太一样。吃美食是物质的,人类原始的食欲的满足,读书则是精神的愉悦,增长见闻,拓宽视野,激发思维等。而享受谢师傅的刮脸服务则是身心的完全放松,颇有点进入道家所谓的空、静的状态。即使外面环境很嘈杂,但是一趟下来,在欲动不能动时,任由谢师傅操作,身心便能进入那种微妙的状态中,那是一种超越的享受,让人心神宁静,暂时忘却了外界的烦忧,而专注于谢师傅的服务中。
我之所以经常去找谢师傅理发,大概也是迷恋那种享受吧。一经享受,便很难忘记。就算时隔多年,每次要理发都会想到谢师傅的刮脸服务。所以,若在家有空,我都尽量去找谢师傅理发。别家不去,就算再新潮的店,也不去。谢师傅的理发服务就好像是一块金字招牌,在我们这个小镇熠熠生辉,吸引着老少爷们,大小婆娘去他那里享受服务。
谢师傅成为我们小镇知名的理发师傅,还与他的收费有极大的关系。九十年代末期,谢师傅理发收大人3元,收小孩1元。这个收费已经是良心价了。后来,谢师傅为了更大的发展,从我老家附近的小卖部搬到了小镇的圩上。门面更大了,服务的人也更多了。
但是他的收费依然远低于同行业的人。截止目前,2022年立秋之际,谢师傅的理发收费是大人7元,小孩3元。也就是说,这二三十年,谢师傅的理发收费才涨了几元钱。然而,他的服务一样不少。试问这个价,同样的服务,哪个新潮的理发店敢于尝试?
二三十年的光阴,有太多的物是人非。毛头小孩长成了虎背熊腰的大人,猪肉从几元钱一斤涨到了几十元一斤,房子也从“平民”上升到了“贵族”,让人高攀不起……而谢师傅的理发收费仍旧亲民。这种初心着实难能可贵。也许一个真正把理发当做事业去做,而且淡泊名利的人才能做到吧。
谢师傅还有一项服务也很有特色,那就是给婴儿剃满月头。谢师傅用的是刮脸刀给婴儿刮头发。但是婴儿好动好哭闹,皮肤又极嫩,风险大大增加。有一次,我看他给一个哭闹不止的婴儿刮头发,他整个人半蹲着身子,神情凝重,如临大敌,使出了浑身解数,瞅准时机下刀,手法十分精准娴熟。婴儿一哭一闹,他便停手提刀,一提起刀,手背上的青筋凸起,手还有点颤动但很稳。不哭不闹,他便快速刮发。如此硬是一点一点把头发都刮下来了。而婴儿头皮光光滑滑的,没有一点伤。
就算这么重要的服务,谢师傅也没有规定说一定要收多少钱,不像一些新潮的理发店明码标价,动不动就是一九十九元,二百九十九元……谢师傅说,这项服务凭客人的心意给钱。当然,客人一般都会包个比较大的红包给小孩讨个喜,也表示对谢师傅的敬重。
然而,谢师傅越是如此,找他理发的人反而越多。正如《道德经》里面所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他的新门店每天都有很多人,谢师傅也是从早忙到晚。我每次去都要等上一段时间,长则个把小时,短则十几分钟。门店的地上堆积着厚厚的头发。
期间,谢师傅也招收了几个徒弟协助,但是大多做不长久。只有一个驼背身体又歪斜的年轻人做得时间长一些,现在还在那里。大概也是这年轻人没有更好的出路留在那里挣个饭吃吧。
我也曾享受过那年轻人的刮脸服务,基本上与谢师傅的手艺如出一辙。这说明,谢师傅是认真教过他的。身怀手艺的人都有这种心理,总想着把自己会的都传给徒弟。这也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但是我总感觉差那么一点味道,年轻人的手不如谢师傅的手那么灵巧。当然,差的这点味道是需要时间打磨的。
在岁月的洗礼中,谢师傅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紧密跟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许多年前,小孩流行剃半光头,他便会给小孩剃半光头。进入新千年后,青少年之间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碎发头,就是用刀片刮头发,看起来零零碎碎的样子,年轻人以此为时尚。谢师傅也给年轻人理过一段时间的碎发。此外,谢师傅还会根据客人的要求,在头发上剃个闪电标,或者剃个锅盖头之类的。
如今的谢师傅头发已疏,发际线也很高了,脸上皱纹也多了,终究还是抵不过岁月的摧残啊。没什么变故的话,谢师傅还会干下去。但谢师傅总会有退休的那一天。只是,小镇上的人都希望谢师傅干得越久越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参考学习、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以我对发型的理解,美感方面,像这种两边后面推得特别短的,只适用于超短发,圆寸毛碎之类的,两边光了顶区就不要太长,不然不违和,当然个别发型就另当别论啦,而且呢,要根据顾客的头型脸型来说,举个例子吧,仔细观察视频里顾客的脸型,有没有感觉脸颊挺圆嘞哈,颧骨也相对来说比较明显,这种情况两边就不要那么短啦,有缺陷就修饰缺陷嘛,你们有时候剪完头发是不是感觉咋看咋怪,不舒服,但过了一段时间就顺眼啦,原因呢,一是反差效应,二呢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侧区修饰错误,过长过短都不好。
而且呢,说实话,这个行业整体素质并不好,也不多说啦,优秀成熟的发型师只占一小部分,遇到好的发型师请好好珍惜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