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流浪者精神很正常,只是因为对垃圾分类的执拗被家庭单位所不容,于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与他人何干?谁说的流浪者不能看书?谁说流浪者不可以有智慧?流浪大师现象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社会中一些人的无聊、贪婪、自私、愚昧、阴暗。炒作他的人其实都充满了恶意,在利用他讽刺这个社会,隐喻这时代的人们还不如一个流浪者有文化。而流浪者本人也被打扰了清净,成了网民的道具与玩物。更有甚者,利用他来炒作自己,蜂拥过去蹭热度,拍照、录像、自诩为大师身边人,来提高自己的粉丝关注度。就在这种利用和无视流浪者尊严和隐私的群体暴力中,映照出一个三观不正、娱乐至死、急功近利、心理阴暗的网络世界,凸显出一群傲慢、故意审丑、指桑骂槐、不尊重他人的网民的嘴脸。希望这些人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还流浪者一份尊严与清净,放下手机拿起书,用文化填充低俗趣味的大脑吧。
有人说,他是大师,因为他一边捡垃圾一边读书。也有人说,他是大师,因为他去地铁口读书。更有人说,他是大师,因为他明知读书百无一用,还读书。甚至有人说,他是大师,因为他的学问不装,很真实。我就纳闷了,他要读书,就好好读,何必边捡垃圾边读?他可以呆在家里安静地读,何必去地铁口凑人多?他既知读书百无一用,那他读来做甚?建精神家园吗?建精神家园,他可以著书立言,也可以带徒弟传道授业啊?!他既然读书无功利,不装,那他把书天天摆大路边干嘛?他不装,他不懂或不怎么懂的问题,可以不用强烈地发表观点呀!他明知自媒体要发表他的视频,他可以不接受采访呀,也不用跟女生在一起合影呀?若他这样就是真实,那天下都是阳光了。什么叫真实?!我说不准。但我知道,强迫症下的不自觉言行,不叫真实,叫病态。
剃去须发、换上干净衣裳,流浪大师沈巍回归正常生活还会火吗?
谢邀
沈的红火,是因为一个流浪汉竞然能子乎者也,大谈论语,左传。这是多么新奇的事情呀。加之冠以流浪大师之名,还有标新立异,搏人眼球的“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这一口号,立时引来了国人的争议,红蓝对决的加入更是添柴加油,红透了半边天,想不火都不行了。
现在他换然一新,与常人无异,就没有了强烈的视觉反差。直播开讲,真心喜爱国学的人又有几个呢?专家教授及学者在一评说,能力与知识立现,用不了多久,就烟消云散了。
我认为沈大师还是有操作团队的。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发型衣着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身份。长发披肩,不是专家就是艺术家。光头往往是说唱界的标配。洗理后的沈大师长发飘逸,美冉飘飘,不但有先贤遗风,更有一股学者之派呢。
大众之所以围观,猎奇之心占了绝大一部分。是反差引导着人们的关注。如果与常人无异,就没有了吸引人之处,人们就没有兴趣,长期关注了。以前的网红,回归自然后就消失不见了,是一个道理。
再者,桃李争春各三分,你方唱罢我登场。用不了多久,新的网红又登场了,只不过现在人们口味越来越重了,下一位又将以什么面目粉墨登场,我们试目以待。
其实消费沈大师之人,内心是恶毒的。把一个普通的流浪者硬生生包装成了一个大师,让人扒了个精光。沈的内心是凄凉的。一切的红火热闹过后,他还能是原来的沈先生吗?他还能回到原来的那种自由散漫,静默安然的生活中去了吗?我们试目以待。
绝对不会火也不能火!一个蓬頭垢面衣衫缕滥的流浪汉,一亱之间全国粉絲以千百萬计,不遠万里来上海一睹沈大师尊颜并聆聴教诲,俨然沈大师成民间一精神领袖了!让衣冠者辈情何以堪!沈大师到终南山作不食人间煙火的隐士吧!那里安静成全大师读书修行。垃圾分类有环保部门负责!大师省心。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