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流服务营销环境
“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的古
动和储存”
2. 物流服务营销环境的含义
一、批量物流
批量物流的协调基础是客户需求的预测,生产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基于对客户需求预测而产生的。在预测前提下,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批量运营的,批量采购、批量生产和批量销售,这也必然伴随着批量物流。
二、订单物流
订单物流的协调基础是客户的订单,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基于客户订单而产生的。在订单前提下,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订单展开的,根据订单进行销售、生产和采购,而物流也是根据客户订单产生的经济活动而形成。订单物流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
一是以最终消费者的订单为前提的最终消费者的订单驱动模式,如戴尔模式;
二是以渠道顾客的订单为前提的渠道顾客订单驱动模式,如海尔模式。
海尔式物流最大的特点是“一流三网”的物流体系。“一流”是订单流,海尔通过客户的订单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海尔的客户主要是海尔专卖店和营销点,所以海尔是渠道顾客订单驱动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三、准时物流
准时物流是订单物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建立在准时制管理理念基础上的现代物流方式。准时物流能够达到在精确测定生产线各工艺环节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准确的计划,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如基于均衡生产和看板管理的丰田模式。
3. 物流服务营销环境的含义与特点
物流市场营销重点做好与客户沟通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4. 物流市场营销环境
根据供应链的概念,它涵盖着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开始,经过工厂的开发、加工、生产至批发、零售等过程,最后到达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因此供应链的内容也涵盖了生产理论、物流理论和营销理论等三大理论。供应链的主要活动包括:
1、商品的开发和制造
商品的规划、设计、商品化;
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
商品生产和质量管理。
2、商品的配送
确保销售途径,即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按时配送,以JIT思想进行配送管理和作业;
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供应链整体成本的最低。
3、商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销售,以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实现最佳销售;
品种齐全、及时的商品补充,并保持最低库存量;
销售数据和销售额的管理,了解问题,确定活动方针。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linkage)组成的网络结构。也即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形象一点,我们可以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杆;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
5. 物流服务营销环境包括哪些
配送中心选址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客户的分布、供应商的分布、交通的条件、土地的条件、自然的条件、行政的条件等几种,以下针对这几种要点加以说明:
1)客户的分布
配送中心选址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所服务客户的分布,对于零售商型配送中心,其主要客户是超市和零售店,这些客户大部分是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或大城市,配送中心为了提高服务水准及降低配送成本,配送中心多建在城市边缘接近客户分布的地区。
2)供应商的分布
另外配送中心的选址应该考虑的因素是供应商的分布地区。因为物流的商品全部是由供应商所供应的,如果物流愈接近供应商,则其商品的安全库存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但是因为国内一般进货的输送成本是由供应商负担的,因此有时不重视此因素。
3)交通条件
交通的条件是影响物流的配送成本及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运输的不便将直接影响车辆配送的进行。因此必须考虑对外交通的运输通路,以及未来交通与邻近地区的发展状况等因素。地址宜紧临重要的运输线路,以方便配送运输作业的进行。
考核交通方便程度的条件有:高速公路、国道、铁路、快速道路、港口、交通限制规定等几种。一般配送中心应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之高速公路、国道及快速道路附近的地方,如果以铁路及轮船来当运输工具,则要考虑靠近火车编组站、港口等。
4)土地条件
土地与地形的限制,对于土地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及城市规划的限制,尽量选在物流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形状、长宽、面积与未来扩充的可能性,则与规划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选择地址时,有必要参考规划方案中仓库的设计内容,在无法完全配合的情形下,必要时需修改规划方案的内容。
另外,还要考虑土地大小与地价,在考虑现有地价及未来增值状况下,配合未来可能扩充的需求程度,决定最合适的面积大小。
5)自然条件
在物流用地的评估当中,自然条件也是必须考虑的,事先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有助于降低建设的风险。例如在自然环境中有湿度、盐分、降雨量、台风、地震、河川等几种自然现象,有的地方靠近山边湿度比较高,有的地方湿度比较低,有的地方靠近海边盐分比较高,这些都会影响商品的储存品质,尤其是服饰产品或3C产品...等对湿度及盐分都非常敏感。另外降雨量、台风、地震及河川等自然灾害,对于配送中心的影响也非常大,必须特别留意并且避免被侵害。
6)人力资源条件 在仓储配送作业中,最主要的资源需求为人力资源。由于一般物流作业仍属于劳力密集的作业型态,在配送中心内部必须要有足够的作业人力,因此在决定配送中心位置时必须考虑劳工的来源、技术水准、工作习惯、工资水准等因素。
人力资源的评估条件有附近人口、上班交通状况、薪资水准等几项。如果物流的选址位置附近人口不多且交通又不方便时,则基层的作业人员不容易招募;如果附近地区的薪资水准太高,也会影响到基层的作业人员的招募。因此必须调查该地区的人力、上班交通及薪资水准。
政策环境条件也是物流选址评估的重点之一,尤其是物流用地取得困难的现在,如果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则更有助于物流业者的发展。政策环境条件包括企业优惠措施(土地提供,减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道路建设计划)、地区产业政策等。最近在许多交通枢纽城市如深圳、武汉等地都在规划设置现代物流园区,其中除了提供物流用地外,也有关于税赋方面的减免,有助于降低物流业者的营运成本。
6. 物流企业服务营销
1、得了解当地物流货运市场具体价格行情走货物方式(因为物流行业的价格是不定的,因为我国的物流法不完善,所以大小货运公司,都在打价格战,还有走货时间也不一样,这关系到将来根客户的报价问题) 。
2、进一步熟悉所在区域的环境最好要达到每条路叫什么名字,通哪条路或者哪个开发区,如果是大城市还要了解哪条路上面禁止货车通行,禁止多大吨位的,限速多少,什么时段路况怎么样(因为有是的时候你需要带着司机到工厂去提货)。
3、在了解货物的属性,重货,泡(轻)货,重泡货,
4、经过前期简单的准备,需要出门或者打电话进行营销工作,工作具体也就是介绍自己公司的优点,但是价格方面最好是面谈,具体办法,根其他销售工作差不多。
5、根客户谈的差不多了,一定要去该工厂去看看货品,和出货方式,因为这关系到价格,派车取货的型号,敞车还是厢车。
6、走货后要跟踪货物的运输情况,需要根据经验判断走货情况,催目的站点赶快送货。
7、如果是长期合作的客户,货量比较大的话,最好是签订个月结款的合同,收款也方便点,如果是小货量的,发货频率不是很高的,就多跑跑,货运市场比较乱,晚去两天人都没了。
8、有的时候,装卸不够了需要帮忙装货,车不够了需要找外车,外车不信任还得跟车去货场。虽然这些都不是业务员的本职工作,但是必要的时候都需要做。
7. 物流营销环境分析
卖物流快递供应链仓储的,只要和京东物流的东西还有商城有关的东西,称之为服务的都可以卖
8. 物流服务营销环境的特点
物流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最大区别是涉及的产品是不同的。物流营销所注重的是物流的运输,包括常见的快递运输,各种大件超大件的运输营销等等。而传统营销主要针对的是传统产品,其中常见的农产品,工业化产品等等。所以这是两者营销最大的区别。
9. 物流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1.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而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进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 2.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制造是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指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式制造绿色产品,是一种生产行为。绿色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3.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 4.绿色物流还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10. 物流服务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1)邮政服务营销的被动性。由于邮政生产的劳动对象是用户提供的,产品依附于待传递的各类邮件,且产品不是物质产品,所以先用户需求后有邮政服务,产品量与用户需求一致,邮政企业无法大量生产产品储存起来待售,而是被动地依赖于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
(2)邮政服务营销的直接性。由于邮政服务的不可分离性,表现出营销渠道的特殊性。因此邮政企业必须自己去开拓市场,直接进行营销活动。
(3)邮政服务营销的两重性。由于邮政服务可以分为公用性服务业务和经营性服务业务两类,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邮政服务营销应针对两类业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活动和营销策略。
(4)邮政营销服务过程的全程全网性。邮政向社会提供的完整服务是全程垒网联合作业才能完成的,所以邮政服务营销活动过程就要涉及两个以上邮政企业或全网范围,具有垒网一致性的特征。只有全网共同协作配合,才能有效地将所有用户消费与邮政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全网有效沟通,密切协作,才能促进邮政业务的不断增长,最终达到邮政服务营销的目的。
(5)邮政服务营销促销方式的特殊性。由于邮政服务是一种有益的效用,没有实物形式,难以进行直观推销,又由于邮政服务的差异性,不可能给出标准的服务样品或利用许多通常的推销方法,最多只能进行业务宣传或功能介绍。因此,进行邮政产品的促销,只能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推销方法和广告宣传来激发用户的需求,同时依靠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质量来促销。
(6)邮政服务营销效益的社会效益性。邮政服务营销的结果,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企业盈利,而首先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是由邮政产业的公用性所决定的。邮政部门和企业只有首先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才会促进邮政业务的长期稳定增长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反,若把追求企业利润放在首位、违背甚至损害用户和社会利益,那就会违背邮政服务的宗旨,丧失经营专营权,最终损害邮政的利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