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容楼送辛渐王昌龄
1、翻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2、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 福楼送辛渐王昌龄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fú芙róng蓉lóu楼sòng送xīn辛jiàn渐èr二shǒu首
[táng唐]wáng王chāng昌líng龄
hán寒yǔ雨lián连jiāng江yè夜rù入wú吴 ,
píng
平míng
明sòng
送kè
客chǔ
楚shān
山gū
孤
。
luò
洛yáng
阳qīn
亲yǒu
友rú
如xiāng
相wèn
问
,yī
一piàn
片bīng
冰xīn
心zài
在yù
玉hú
壶
。
dān
丹yáng
阳chéng
城nán
南qiū
秋hǎi
海yīn
阴
,dān
丹yáng
阳chéng
城běi
北chǔ
楚yún
云shēn
深
。
gāo
高lóu
楼sòng
送kè
客bù
不néng
能zuì
醉
,jì
寂jì
寂hán
寒jiāng
江míng
明yuè
月xīn
心
。
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图片
题目有误,应该是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 ·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4. 王昌龄送辛渐流程图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幅吴江夜雨图。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5.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相关资料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6. 芙容楼送辛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我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坚守信念!
7.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和晓出净慈寺是两首诗的题目,分别是王昌龄和杨万里的组诗。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8. 英容楼送辛渐古诗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 出塞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应该是《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10.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扩展资料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写七言绝句,有“七绝圣手”的美誉。他以篇幅短小的七绝写豪情,写边愁,写宫怨,写别情,都能写得意境开阔博大,情感充沛而又含蓄蕴藉。
王昌龄虽在开元年间得中进士,但是一生仕途坎坷,始终沉沦下僚,多次遭贬谪,晚年弃官归隐,在安史之乱后被刺史闾丘晓杀害,结局悲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