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参三七图片
人参和西洋参可以一起吃。三七和西洋参一起吃有益气活血、清热止血的作用。三七本身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中医讲气能行血、血能载气,对于出血或者是有血瘀的治疗,通常都可在活血或者是止血的同时给予行气治疗,而当机体气虚时,行气治疗多效果较差,此时配伍以西洋参,使气生成有源,行气效果较好。
2. 人参三七图片植物图片
三七苗是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它具有一条主根,为肉质纺锤形,且三七苗的叶片呈现长椭圆形,边缘具有锯齿状,而且三七会在每年的7-8月份开花,其花朵呈现淡黄绿色,花瓣约为5片。
山药苗形状短粗,毛须少、条形顺直、破皮而不变色,直径6公分左右,长75公分左右,单块重可达2斤左右,666平方米可植株4500棵左右,亩产8000斤左右,质色白、含淀粉高、口感好、炖而面易烂,炒而脆易熟、易种植、好管理、效益高、商品性好,适合于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沙土地等非碱性土地种植。
3. 人参三七图片高清
【性状】三七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人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4. 人参三七图片大全
从花外型上,人参花相对为稀疏,不是一朵花上的花蕾全在一起,一般一朵花在30~50个花蕾,而三七花相对较密集,花数也较多,年份够长的三七花,可有50~100个花蕾。
两者区别特点:三七花花朵较大,紧实,小花数量多,颜色鲜绿,味甘苦。人参花花朵小,散乱,花柄较长,小花数量少,味苦,大家应注意识别。
5. 各种三七和人参图片植物图片
三七植物图片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主根肉质,呈纺锤形。茎暗绿色,指状复叶,轮生茎顶;叶柄具条纹,叶片膜质,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100朵左右;总花梗有条纹,苞片多数簇生于花梗基部,卵状披针形;花梗纤细,小苞片多数,花小,淡黄绿色;花萼杯形,稍扁,花丝与花瓣等长;子房下位,果扁球状肾形,种子白色,三角状卵形,7-8月开花,8-10月结果。
6. 三七跟人参的区别图
藤七,是落葵科、落葵薯属缠绕藤本植物,长可达数米。根状茎粗壮。叶片卵形至近圆形,顶端急尖,稍肉质,腋生小块茎。总状花序具多花,轴纤细,下垂,苞片狭,不超过花梗长度,宿存;花托顶端杯状,花常由此脱落;花被片白色,渐变黑,雄蕊白色,花柱白色,6-10月开花。
田七,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因枝分三枝,为七片,故称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
所以,藤七和田七的区别:藤七,是落葵科、落葵薯属缠绕藤本植物,长可达数米。根状茎粗壮。叶片卵形至近圆形,顶端急尖,稍肉质,腋生小块茎。总状花序具多花,轴纤细,下垂,苞片狭,不超过花梗长度,宿存;花托顶端杯状,花常由此脱落;花被片白色,渐变黑,雄蕊白色,花柱白色,6-10月开花。田七,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
7. 野生三七的图片人参三七的图片
三七鲜叶长的样子是掌状复叶,4枚轮生于茎顶,小叶片有3到4枚,小叶质地为薄膜质,叶子较透明,叶子形状为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
叶子前端长而尖,基部逐渐狭窄,叶子边缘有重锯齿,叶脉上密生刚毛,叶子颜色为绿色,叶子上的侧脉有8到10对,叶面上的网脉很明显。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仅产中国云南东南部砚山,西畴,文山地区,生于海拔1200-1800米地带,广西西南部亦有少量栽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