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朝官员怎么称呼六部官员?
唐朝中央官制
三公三师: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宰相:
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尚书仆射
三省/六省: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殿中省、秘书省、内侍省
六部:
吏部: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
户部: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
礼部:礼部司、祠部司、膳部司、主客司
兵部: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
刑部: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
工部: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
其他机构
御史台:台院、殿院、察院
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二、邬姓最大官员古代大官员?
个人认为是邬单。
。。虽然是死后很久才被封的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崇宁四年八月,诏从国子司业蒋静之请,改用冕十二旒、服九章,而又绘图,颁之天下郡邑。其执圭立戟,乞并从王者制度。又言:『弟子公夏首、后处、公肩定、颜祖、鄡单[5],罕文黑、秦商、原抗籍[6]、乐欬从祀文宣王。臣考之《史记》,皆有其名。唐《开元礼》亦载祀典。乞皆赠侯爵,使预祭享。』]鄡单 原本作『邬单』,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改。《文献通考》卷四十四学校考五 弟子公夏首、后处、公肩定、颜祖、【邬单】、罕父黑、秦商、原抗、乐欬、廉絜从祀文宣王,考之《史记》,皆有其名。《唐开元礼》亦载祀典。乞皆赠侯爵,使与祭享。”从之。九月十二日,诏公夏首封 钜平侯,后处胶东侯,公肩定梁父侯,颜祖富阳侯,【邬单】聊城侯,罕父黑祁乡侯,秦商冯翊侯,原抗乐平侯,乐欬建城侯,廉絜胙城侯。三、秦国官员结构?
秦朝皇帝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四、周朝官员官服?
我国最早有关官服制度的详细记载见于《周礼》一书。周朝把天子以下诸侯大夫的官服,分成十多个等级,并对各个等级的冕服所用的材料、颜色、纹饰、尺寸,逐条逐项给予规定。
《周礼·司服》载:"……公之服,自衰冕而下,如王之服。
侯伯之服,自瞥冕而下,如公之服。……士之服,自皮弃而下,如大夫之服。"这些规定对之后历朝历代的官服制度影响深远。
五、清朝官员比例?
清朝人口至十八世纪末,已达到3亿以上,晚清时突破4亿,这和很多朝代一样,是世界第一的,但管理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清朝的“公务员”却没有超过3万人。有网友做过计算,从朝廷到地方,清朝那些有编制吃皇粮的,不过区区27000人。
比例是400000000:27000,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名“公务员”对应着约1.4万人。
六、唐朝潘姓官员?
1.潘正夫:唐代驸马,尚懿宗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少傅,封和国公,历事四朝。
2.据《大阜潘氏支谱》(以下简称《支谱》)记载,潘氏先世为中原人,唐朝末期,潘名(逢时公)出任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满,父老攀留,遂家于歙”,定居歙县黄墩(或作篁墩),其孙潘瑫在大阜后山构建别业,故称“大阜潘氏”。
七、宋朝林姓官员?
到了宋朝,林攒的七世孙林杞官任知州,生了九个儿子都官至知州,故有“父子十知州”之说。
九牧林氏大家可能听得再熟悉不过,但是也有一些林氏宗亲还未到过九牧林氏祖祠,今天带你走进九牧林氏祖祠,九牧祖祠不仅仅历史悠久,建造也是相当的精致、美丽,惟妙惟肖,有鬼斧神工之艺术,这是一座金碧辉煌,大气磅礴的宗祠,最美丽的宗祠,它当之无愧。
中国有一个千古望族,他就是林氏,而在林氏大家庭里,有一支望族叫九牧林,九牧林是林姓里面的一支派,闻名全球,其子孙之贤,人才众多,九牧林在林氏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八、怎么考消防官员?
在本省范围内异地招聘年龄18—25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男性公民等要求。
从事执勤灭火和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的劳动者,在本省范围内异地招聘年龄18—25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男性公民。(在消防部队服役过的退伍军人经体能、技能考核合格的,优先选用)。
从事文秘、通信等岗位的劳动者,在本地或异地招聘年龄18—30周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且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2级水平,其中从事文秘岗位的劳动者打字速度需达到每分钟50-60个字、从事通信岗位的劳动者打字速度需达到每分钟60-80个字。
九、清朝所有官员表?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
│ 顶戴 │ 蟒袍 │ 补服 │
│ 一品 │ 珊瑚 │ 九蟒五爪 │ 仙鹤 │
│ 二品 │ 起花珊瑚 │ 九蟒五爪 │ 锦鸡 │
│ 三品 │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 九蟒五爪 │ 孔雀 │
│ 四品 │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 八蟒五爪 │ 雪雁 │
│ 五品 │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 八蟒五爪 │ 白鹇 │
│ 六品 │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 八蟒五爪 │ 鸬鹚 │
│ 七品 │ 素金顶 │ 五蟒四爪 │ 紫鸳鸯 │
│ 八品 │ 起花金顶 │ 五蟒四爪 │ 鹌鹑 │
│ 九品 │ 镂花金顶 │ 五蟒四爪 │ 练雀 │
│未入流│ 镂花金顶 │ 五蟒四爪 │ 黄鹂 │
。
十、清朝官员选拔标准?
清朝官员选拔分三大类:
一类:通过科举取仕。
这种方法通常汉人只能通过科举而取仕当官。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汉人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去事业单位上班。
二类:八旗在编人员或者皇室成员顶职取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满族人,因为满族人除了通过科举还可以“顶职取仕”。最著名的就是和珅,他当初是八旗在编人员,不思读书,所以没办法科举取仕。但等到他工作年龄的时候,便顶替了他祖上留下来的“八等轻车尉侯”的称号,去皇家仪仗队当了一名司仪。按现在说法也算是事业单位正式在编的人员,吃皇粮的。
三类:通过高官举荐为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是清代决策层的高官。最著名的就是李鸿章。他临终前,留下“遗折”。举荐袁世凯接任他的职务,遂后袁世凯便拾得了李鸿章的政治遗产,为他经后篡夺革命果实积淀了雄厚的资本。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