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评价全身防癌筛查的PET-CT?真的适合大家吗

180 2022-07-23 03:13 淳于元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误。PET-CT根本不是全身防癌筛查的检查项目。更谈不上适合“大家”。

PET-CT是一种核医学技术,这个机器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合到一台机器中。PET-CT扫描显示在成像期间体内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在PET-CT扫描期间,首先向患者注射含有极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葡萄糖,它可以被检查的特定器官吸收。然后,PET- CT能够看到正在摄取葡萄糖的细胞,而癌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使用更多的葡萄糖,根据该部位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速率,结合CT影像,来判断是不是恶性肿瘤。

简单一点说,比如CT扫描发现肺上有个包块,最多说看起来像肺癌,因为长的样子像,PET-CT继续看这个包块的代谢方式像不像肺癌,如果两者都提示肺癌,那么肺癌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就像警察抓犯人,CT就是看着这个人长得猥琐,鬼鬼祟祟,不像好人,锁定目标;而PET-CT是继续观察这个人行为方式偷偷摸摸,也不像正常人的行为,最终确定嫌疑犯,但是真正的证据,还是得靠活检。

对于普通人进行PET-CT来筛查癌症,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1、就算PET-CT,也不能筛查所有癌症,很可能漏诊。截至目前,没有任何国家的医学协会推荐使用PET-CT针对没有任何癌症证据的健康人进行全身扫描。因为没有证据表明,PET-CT扫描是一个很好的“筛选性检查”。更重要的是,PET-CT在没有症状的健康人中,发现癌症肿瘤的比例不到2%。并且这不到2%的人种,还有不少属于惰性肿瘤,即使不治疗,这些有肿瘤中的一部分人将永远不会引起问题。肿瘤甚至会消失,或者肿瘤生长十分缓慢而不会引起健康问题。PET-CT全身扫描可能会遗漏癌症迹象。比如乳腺癌的筛查,PET-CT的敏感度甚至不如钼靶或者彩超检查。此外,PET-CT可以给你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如果PET-CT扫描没有肿瘤,很多人就认为平安无事,其实也不一定。

2、辐射量高。PET-CT扫描,将放射性物质注入体内并聚集在癌症区域。再使用全身的CT扫描,这些扫描使用大量辐射。这反而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如果健康人反复进行PET-CT检查,风险会增加。

3、PET-CT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后续测试。在一些健康人做PET-CT,也可能看到一些异常,但是这些异常可能并不是癌症,比如炎症和一些良性的疾病,也会在PET-CT下面显示出异常并且不一定能够判断是不是癌。在一项研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PET-CT扫描出异常后,进行了更多的影像学检查。例如,PET-CT图片上可能有一组阴影,并且代谢异常。病人害怕,医生也怕漏诊。这可以导致更多的检查和更多的辐射比如再加做核磁共振,薄层CT等。甚至导致做组织活检和手术,以确定是否存在问题。这些检查可能会导致心理压力和额外成本。

4、费用昂贵。PET-CT一次大概8000左右,不能报销。

所以,简单的说就是大家把PET-CT想象得太好了,认为将近一万块的检查,可以发现所有的癌症。其实完全不是。PET-CT优点是全身一次成像,以及显示异常部位的代谢情况来辅助判断良恶性。但绝不是能一个不漏的发现癌症,也不能一个不错的发现癌症,也会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加之费用昂贵和辐射大,是绝对不适合普通健康人去做的。

但是由于PET-CT有一些CT不具有的优势,它主要用于以下的情况:

当确诊癌症时,精确判断癌症范围,确定分期,来判断治疗方案;在开始治疗之前建立基线分期,以便和治疗后进行对比;评估不确定病变,比如发现肺部结节,PET-CT评估有无代谢异常;评估对治疗的反应,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评估疑似疾病复发,复发或残留,比如化疗后,手术后评价有无复发引导活检,在影像学指导下进行活检此外,PET-CT也可以用作解决以下问题:

隐匿性原发病灶,比如发现转移癌,不知道原发的根源在哪里,用PET-CT寻找。评估传统影像不明确的患者可疑复发情况,CT看不出有没有复发,PET-CT可能可以区分肿瘤坏死或者复发进展,CT只能照出有包块,有可能该包块已经没有活性,PET-CT则可以区分。所以,PET-CT只是用于特定的人群辅助诊断癌症,比如怀疑癌症的,确诊癌症的,癌症治疗后看效果的这些人群,对于普通人,完全用不上。

如果对相关内容感兴趣,敬请关注头条号,了解更多内容

PET-CT被公认为是当代医学高科技之冠。这是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的发现早期肿瘤原发病灶的影像学手段。PET-CT在肿瘤的诊断上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在临床上,PET-CT主要用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恶性肿瘤治疗前的分期、肿瘤的疗效评价与复发监测以及肿瘤放疗生物靶区的确定等等,PET/CT检查都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PET-CT竟然作为防癌筛查的检查手段,尤其是一些民营体检机构,这个不得不说有滥用之嫌。虽然说癌症发病率很高,但与庞大的总体人群比起来,仍是极小的一部分。用PET-CT检查做筛查,发现问题的概率非常低。此外,PET-CT检查费用昂贵,在八千至一万之间,用这么昂贵的检查手段去筛查,是很不划算的,性价比很低。这个就像出动特种部队去抓小偷。而且这个检查比较耗时,过多的人去做无端增加医生的工作量。更重要的一点,PET-CT实际上是CT的升级版,是PET与CT的结合,与CT一样有辐射,而且辐射较大,其中的放射性元素对检查者的健康也是一种伤害。

PET-CT对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件利器,但并非神器,它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像科幻片里镜头一样,扫描一下从头到脚,所有问题都出来了。PET-CT具有假阳性和假阴性,PET-CT原理是给患者的身体内静脉注射含有放射性的PDG(一种脱氧葡萄糖),让其随着血液流向身体各个部位,再通过相应的检查设备来对它进行跟踪,可以对这种物质产生的伽马射线进行摄影,因为PDG会大量聚集在癌变的地方,所以通过拍下来的影像,判断体内是否有癌变。炎症细胞、结核细胞的代谢较高,会产生假阳性。用药后,注射到体内的正电子核扫描时间选取不当,也可产生假阳性结果。当肿瘤极其小,数毫米之内,代谢率较低,PET/CT同样可能发现不了。少数癌症摄取葡萄糖很慢,代谢率低,如支气管肺泡癌、肾癌。这种情况下,过于依赖PET-CT的筛查功能有漏诊危险。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不建议用PET-CT进行防癌筛查,对于确诊的癌症病人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做PET-CT,也不是任何癌症都适合做PET-CT。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