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法国维希美容(维希法国为什么叫维希)

286 2022-12-13 16:55 章诚

1. 维希法国为什么叫维希

上海法租界是法国在旧中国四个租界(广州湾不是租界,归属法属印度支那管辖)中面积最大、发展最好的一个租界。

法租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此后随着日军全面侵华,法租界短暂地成为日占上海中的孤岛,并在1943年由当时的傀儡维希法国政权移交给傀儡汪精卫政权,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2. 维希法国和德国的关系

维希法国是协约国(轴心国)的成员。

3. 维希法国是法西斯吗

因为二战期间德国入侵法国,法国在德军闪电战打击之下,很快战败投降,法国的贝当元帅在法国南部地区成立了傀儡的维希政府,维希政府虽然不能控制法国,法国名法国但是它是法国名义上的合法政府,仍然能够代表法国统治非洲地区的广大殖民地,所以说二战期间的法国是非洲国家

4. 维希法国的维希是什么意思

维希是法国中南部并由奥弗涅大区阿列省管辖的一个城镇,位于阿列河的河岸,阿列河起源于其南部不远处的Massif Central山脉。

从1940年到1944年间,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纳粹德国扶植的维希法国政权的实际首都,现在它也是一个全球著名的温泉疗养和旅游度假胜地,距离奥弗涅大区现首都克城大约半个小时车程。

5. 维希法国人

1958年法国是第五共和国成立

第一共和国早在1792年建立,这是法国大革命期间。

179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伪装出逃失败,引起国内民众的强烈愤怒,认为他是叛国者。

一些政党开始直接要求建立共和国,废除帝制。

1792年8月,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马拉、丹东带领武装群众,攻占国王住宅杜伊勒里宫,抓捕了国王、王后。

由此波旁王朝垮台,君主立宪派的统治被推翻。

由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第一个共和国的寿命并不长,只维持了8年时间。

期间,先是罗伯斯庇尔“将恐怖提上日程”,在全国乱砍乱杀,引起了公愤,被推翻后处决。

接着,两院制度的督政府无能且无力,不能改变内忧外患的残酷局面。

从1792年到1796年短短的四年间,法国的货币流通量增长了将近17倍,经济几乎崩溃,各国军队还在不断进攻。

在1804年,众望所归的拿破仑成为法国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也没有维持太久,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新的七月王朝建立。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七月王朝推翻了腐朽的波旁王朝,制度上也有所进步,却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内政外交都很混乱。尤其法国农业因病虫害减产严重,很多省份受灾,政府却无力赈灾。

数十万农民濒于饿死,工厂也大量倒闭,银行纷纷破产。

恼怒之下,法国各阶层都开始反对帝国,认为这种制度已经过时。

法国民众发动了二月革命,导致七月王朝垮台。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在1848年建立,他的总统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

民众希望拿破仑家族的继承人再次执政,带领法国恢复欧洲甚至世界领袖的地位。

第二共和国的政客们回顾历史,认为过分的共和制度等于自我毁灭。

第一共和国的议会和党派,只是党同伐异、互相残忍争夺权力的组织。他们互相斗争、暗杀甚至厮杀,根本没有精力好好执政。

这种情况下,第二共和国的政客考虑扩大总统的权力,对议会进行制衡。

由此,总统的权力被扩大了,议会的权力缩小了,这为路易.拿破仑的野心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路易.拿破仑上台以后,在4年后恢复了帝制。

很搞笑的是,当时议会的领导力量是保王党,而路易.拿破仑又是总统,两者结合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于是,路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这主要是法国各阶层还深信“拿破仑神话”,路易.拿破仑在全国投票时获得74.33%的极高支持,也是法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只是,路易.拿破仑,却没有伯父的能力。

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惨败,路易.拿破仑自己被普鲁士军队俘虏。

法国民众对路易.拿破仑极其失望,由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法国的帝国时代彻底结束了。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第三共和国成立于1870年,路易.拿破仑已经被俘,法国国内的军政高层被迫建立了救急班子。

朱尔斯·特罗楚将军担任总统,第三共和国在普鲁士军队包围的巴黎里建立。

没几天,特罗楚将军就乘坐热气球逃走,政府成员也仓皇逃到凡尔赛继续执政。

在镇压了巴黎公社以及和向普鲁士投降后,第三共和国开始稳定下来,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比如总统制度、众议院和参议院制度、内阁制度、媒体监督制度、司法独立制度等等。

第三共和国吸取教训,减弱了总统的权力,扩大了议会的力量。

由此,法国已经不可能恢复帝制,只能是共和国了。

客观来说,第三共和国的制度,比以往的时代都要合理一些。法国在长达70年时间,保持着欧洲大陆顶尖强国的地位,还打赢了一战。

共和国一直维持到1940年,才被德国纳粹打垮。

不过,第三共和国的议会独大制度,也有很多后遗症。

两院制度中的参议院,是法国统治阶层的精英,以前叫做贵族院、元老院,一直是保王党盘踞。

下议院则是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的代表,双方根本性对立。法国议会想要通过任何一个决议,都需要一连串的交锋才行。

第三共和国灭亡前61年间,经历了98届政府,每届政府只能维持7个月的时间,最短的政府只建立了3天。

二战期间,法国是一个特殊的制度,本土的维希法国政府和海外殖民地的自由法国政府。

最终,1946年二战结束以后,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二战后,临时政府总统戴高乐被意外的推翻,第四共和国建立了新的制度。

法国总统的权力没有增强,同时参议院的权力被大幅度减弱。

国家主要权力掌控在下议院,也就是国民议会手中。

而法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法国支部成为议会两大政党,只要他们联手就可以左右议会。而右翼的人民共和运动党,往往孤掌难鸣。

戴高乐认为这是法国受到共产主义影响的结果,预言这必将搞垮法国。

当时法国人很多支持左翼,尤其年轻人很多自称是共产主义者。

早在1946年的大选中,法国共产党就成为法国第一大党。虽然1947年,法共被强制排挤出政府,但影响力还是巨大的。

当然,法国右派的势力也不小,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党派,互相内讧激烈。这导致12年内,法国连续出现24个内阁,平均每个内阁仅仅执政半年。

这个时期,法国经济增长迅速,内阁却软弱无能、只顾互相倾轧,导致海外利益损失殆尽。

法属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先后发生战争,前者很快独立,还将法军打的落花流水。

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也是必然,而法国在这里移民就高达100多万,看来都站不住脚。

到了1958年,法国在海外殖民地基本要保不住。

保守的法军认为现任政府的阿尔及利亚政策,等同于让士兵送死。他们恼怒之下发生政变,要求戴高乐必须上台,不然就武装进攻巴黎。

这只是单纯的恐吓,却得到大部分法国民众的支持。

软弱的第四共和国在民众的骂声中,于1958年10月4日垮台,第五共和国成立。

6. 维希法国为什么叫维希法国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是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就进入了共和国时代。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进行对抗的结果,它的起因是通货膨胀导致资产阶级的利益受损,而彼时统治法国的波旁王朝封建贵族阶级又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

而在思想方面,涌现了譬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这些思想家和哲学家,开始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民权等等自由思想。对于17~18世纪的法国来说,那是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有一股力量正在寻求改变,而且是开天辟地般的改变。狄更斯写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中就有这样的名言: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波旁王朝,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一个封建时代的代表倒下了,但是一个新的时代却发出了它的声音,《人权宣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世,此外还有一个强人也在这场大革命中被推上政治舞台。

他就是,拿破仑——

波旁王朝被推翻以后,1792年9月22日,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然而对于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共和国来说,它的内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派系(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拿破仑派)。

由于各种矛盾导致的内讧让拿破仑迅速通过法国大革命而崛起,1793年他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少将,1795年时却已经成为陆军准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共和国内部的矛盾让拿破仑意识到法国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统治政府,或者说领袖,于是他发动了“雾月政变”。

他以天才般的军事才能击败了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树立了他在欧洲和法国的权威,于是在1804年的时候,便顺理成章的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改造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加冕称帝。不过这个法兰西第一帝国并不是像波旁王朝那样的封建王朝,实际上他更像是封建和共和政权的结合体。

拿破仑颁布了保障人民的生活和资产权力的《拿破仑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地位,想必这也是拿破仑虽然废除了共和制,重新竖起皇帝的旗帜却依然得到群众和资产阶级支持的原因之所在。然而,由于雄心勃勃的拿破仑在击败欧洲各国成为和凯撒齐名的皇帝以后,却错误的发动进攻俄国的战争,导致法国军队损失惨重。

欧洲各国趁机组建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没能够再继续延续他的军事神话,1814年法国战败,巴黎被占领,拿破仑被迫退位,保留皇帝头衔,被流放到地中海厄尔巴岛。路易十八回到法国复辟波旁王朝,不过仅仅一年以后,在法国军队中近乎是信仰和神灵一般的拿破仑带着700人回到法国。

路易十八不断派遣军队前去围剿拿破仑,然而面对昔日自己统率过的士兵,拿破仑再次以非凡的气质征服了他们——士兵们,向我开枪!向你们的皇帝开枪!

他的这一声怒吼让士兵们回想昔日追随在拿破仑身边的荣耀,于是他们纷纷倒戈,当拿破仑回到巴黎的时候,他的身后已经拥有一支高达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的志愿军,这样的剧情简直比小说还要魔幻和热血,由此可见拿破仑的领袖魅力。

于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再次建立,史称“百日王朝”,因为第七次反法同盟再次席卷而来。说到这里,试想当年山东六国要是齐心协力对抗秦国,恐怕也就不会有什么秦朝了。这一次,拿破仑依然还是没有延续他的辉煌,“兵败滑铁卢”成为结束拿破仑荣耀的最后一战,“百日王朝”就此垮台。

拿破仑拒绝了法国人民要求他专政的请求,他在法国人心中的威望太高了,以至于人民可以不去计较他的失败。但是法国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拿破仑,没有他们的支持,拿破仑知道专政的结果就是更加的混乱,法兰西第一帝国就此灭亡。

取而代之的又是波旁王朝的短暂复辟,但他们倒行逆施,试图毁灭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七月革命”爆发,这个王朝从此永远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随之组建的是君主立宪制王朝“七月王朝”,这个王朝的利益集团代表是银行家、交易所经纪人、铁路、矿主、地主等资本阶级。

然而,资本寡头执政的结果就是他们掠夺财富的贪婪和手段丝毫不亚于封建贵族,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更加水深火热,于是以工人为代表的群众发动“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有趣的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却当选为第二共和国的总统。

然而由于不满议会和宪法对总统做出的诸多限制,封建专制思想的乌云依然还笼罩在法国的上空,这位拿破仑的继承人于是悍然发动政变推翻了第二共和国,建立起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成为法国皇帝。第二帝国时代,德国内部也正在发生剧烈的动荡和改变。

以俾斯麦为首的德国政客致力于德国的统一,由此双方之间产生了矛盾,1870年双方爆发了普法战争。结果是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投降,德国军队开进了巴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德国的皇帝,德国宣布统一,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

而以法国工人和群众为代表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而共和派也重新组建了法兰西第三帝国,巴黎公社遭到镇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它从1870年成立,一直到二战爆发,纳粹德国1940年入侵法国,后者选择投降之后才覆灭。

法国贝当元帅被德国人扶持成为傀儡,建立了维希政府,德国战败以后被推翻,法国恢复独立以后。法国人在第三共和国的基础上又重新组建了第四共和国政体,总体制度不变。然而这个新建立的共和国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制定新的宪法上各方都产生了分歧。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戴高乐反对继续推行多党制和议会制,要求加强总统的权力,但是共和派坚持认为应该恢复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在此情况下,戴高乐只能以辞职表示反对,并退隐政坛。但第四共和国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就是政党之中的相互斗争,导致第四共和国在12年的时间里换了22届内阁。

这都是因为彼时的法国政党们各自怀着意见,又相互不妥协,而且又没有一个多数党能够维持一个长期的统治,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政党上台后,很快就因为遭到其他政党的反对而匆匆下台,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导致法国社会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于是,迫切要求法国政治和宪法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戴高乐修改宪法的提议才得到支持。1958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的爆发成为了一个契机,为了避免法国陷入更加动荡的混乱之中,戴高乐再次出山就任法国总理,后当选总统。

他的修改宪法提案得到议会的通过,总统职权得到扩大,戴高乐被全权授予领导政府的权力,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以戴高乐上台为代表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也就是今天的法国。但第四共和国的议会制度得到了保留,只是总统的权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譬如新的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有权解散议会,一些重要的提案总统可以越过议会进行直接的公民投票,此外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全权领导政府的权力。这一制度一直被保留至今,从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开始,经过一百六十多年的不断摸索和改革,经历了各种政权复辟和夺权的戏剧表演之后,法国终于确定了它的政治制度,历史开始趋于稳定。

综上所述,这就是法国近代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的概述,另外说一下,像第一,第二,第三这些表述都是后来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别法国历史上的不同政权和时期而划分的,在历史的现实情境中,并没有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这样的称呼,它们的名字都统称为法兰西共和国。

7. 维希的意思

二战法国战败后,法国陆军将领、政治家亨利·菲利浦·贝当出任维希政府总理,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1940年7月—1944年8月任维希政府元首,成为纳粹德国的傀儡——而所谓的贝当路线就是指投降敌军,做敌人的傀儡人物执掌权力~类似于汪精卫差不多~

8. 维希法国有主权吗

越南1884年沦为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代法国统治。日本投降后,越南人民举行“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种国。法国为恢复其殖民统治,于1946年派远征军入侵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政府被迫转入山区坚持抗战,处境困难。1950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访问中国,代表印度支那共产党和越南政府向中共中央提出援助越南人民抗击法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请求。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表示,尽管新中国刚刚建立,面临很多困难有待克服,但一定尽力向越南人民提供抗法战争需要的一切援助。随后,派罗贵波为中共中央联络代表,于3月上旬抵达越南北方根据地,负责联络和协调对越援助事宜。

日本投降

法国统治越南达80余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贝当政府于1940年6月22日向德国法西斯投降。同年7月,日本法西斯确立武力南进政策,法国维希政府同意日本在北越驻军。9月22日,日本不顾美国警告,派兵侵占谅山,控制了越南北部。1941年7月21日,法国维希政府又同意日本在南越驻军,7月24日,日军开进南越。从此,越南沦为日、法两国共同统治的殖民地。

1945年3月9日,日寇发动政变,解除法军武装,囚禁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让·德古海军上将和其他法国军官,接管了法国殖民地机构,并扶植保大上台,在顺化组织越奸陈重金为首的傀儡政府。3月11日,保大发表声明,宣布“恢复独立安南国”,废除1884年签订的“越法保护条约”,保证与日本合作,以实现“大东亚圣战”的目标。就这样,法国经营了58年的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被日本独占。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印度支那原被划分在蒋介石的军事顾问魏德迈将军指挥下的中国战区内。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重新划分了盟军暂时占领印度支那的职责范围,规定北纬16度以北保留在中国战区范围内;北纬16度以南划归英国海军上将路易斯·蒙巴顿勋爵指挥的东南亚统帅部辖区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越南共产党利用这个时机发动全国总起义,推翻了日本的法西斯统治,迫使傀儡皇帝保大退位,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50万人庆祝大会上宣读《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宣布“完全同法国脱离关系,废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一切条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法国不甘心丧失其殖民遗产,在英美的支持下发动新的殖民战争,企图重新统治越南。越南人民为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经过9年的英勇战斗,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越南北方获得完全解放。从而在越南一半国土上第一次真正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完成了八月革命未竟的历史使命。

当时,盟军的任务是:解除日军武装,看管和遣返日本投降人员,释放和救济法国战俘及被拘留的平民。戴高乐怀疑美国的动机,强烈地反对波茨坦会议的这一决定。他宣称:那是背着法国而企图夺去它的海外领土,法国将不予承认。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杜鲁门政府调整了美法关系,拉拢法国以共同对付苏联。1945年8月24日,杜鲁门在与戴高乐会谈时表示,美国不反对法国重返印度支那,并保证今后不给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事务制造障碍。在美国的许诺下早已组建好的法国远征军,由英美提供海运,开到印度支那,发动一场新的殖民战争。根据波茨坦会议的决定,英、美军队进入印度支那南部。一万多英军在格雷西将军率领下于1945年9月13日进入西贡。他们恢复法国殖民统治机构,释放并重新武装法国战俘,将他们和随英军同来的法国先遣队组成6000多人的西贡市民警卫队。9月21日,第一批法国远征军乘英舰在西贡登陆,9月23日清晨,法军发动突然袭击进犯西贡市人民委员会市政厅和其他公共建筑,越军随即奋起反击,南部抗法战争爆发。南部抗战爆发后,西贡市各界立即实行总罢工,越军向法军所有据点发起进攻,法国殖民机构顷刻瓦解。这时,格雷西指挥英军把越军逐出主要据点,并把这些据点交还法军。

法军重来

1945年9月25日,越共南部区党委决定成立南部抗战委员会,统一领导卫国军、自卫队和游击队。次日,胡志明发出《给南部同胞的信》,号召全国人民全力支援为保卫祖国独立而奋斗牺牲的南部军民。越南全国立时掀起声势浩大的支援南部抗战运动。9月30日,越法双方代表开始谈判,一致同意停火。越方要求所有法军解除武装,将西贡市民警卫队交给西贡市人民委员会管辖。法方拒绝越方的要求。10月12日谈判破裂,战火再起。10月15日,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勒克莱将军率领一个装甲师到达西贡,到10月25日,法军总数已达2.5万人,战局随即发生变化。

1946年1月1日,盟军东南亚统帅部与法国驻印度支那高级专员达尚礼签订一项协定:英军除管制和遣返日本投降人员之外,印度支那北纬16度以南的全部军务由法国负责;从1946年3月4日起,英军撤走,由法军接管。根据波茨坦会议的决定,美国盟军总部在日本投降后禁止日军向越南交出武器,让蒋介石的军队进入印度支那北部。在卢汉将军的率领下,20万中国军队自1945年8月31日起,占领北纬16度以北所有城市。在中国占领军的扶掖下,以武鸿卿、阮祥三为首的“越南国民党”和以阮海臣为首的“越南革命同盟会”也回到了越南。他们组织武装力量,割据老街、河江、安沛、富寿、越池、永安、谅山、海宁等省部分地区。他们要求改组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要求担任政府要职,并阴谋发动政变,另建“越南国民政府”。面对这种局势,越共中央“为了不损害民族团结”,采取了“痛苦的方法”,于11月11日宣布“自动解散”,实际是转入地下,秘密领导抗战建国战争。

1945年11月25日,越共中央发出《抗战建国指示》,指出全党、全民的紧急任务是“巩固政权,抗击法国殖民者,清除内患,改善人民生活”。同时还指出:“当前的主要敌人是法国侵略者,必须把斗争火力集中起来对准他们。”为争取国民党占领军与共和国政府合作,越共中央决定对中国占领军作些让步:接受武鸿卿、阮祥三、阮海臣担任政府要职的要求;保证让非共产党人士以及中国国民党支持的组织将于19 46年1月6日选出的共和国立法机关中有真正的代表;把蒋介石忌讳的越南解放军改称越南卫国军。这样,就可以拒绝法军在北方登陆,不许法国行政官员复职。随后,共和国政府得到了中国方面提供的贷款,用以购买中国枪炮并获得法国和日本两方面留下的军用储备物资。法国政府为使中国占领军撤走,对中国国民党政府作了让步。1946年2月18日,中法两国政府代表在重庆签订中法协定,法国以放弃他们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允许中国政府购买滇越铁路通过中国领土内的部分;允许中国在海防设一自由地带,免付转口贸易的关税;法国将颁布一项新的法令,规定中国在印度支那的居民享有的权利等条件,换得了所有中国军队将在1946年3月31日以前撤离印度支那的允诺。中国军队撤离印度支那期限之前,法军即于1946年3月6日在海防登陆,对此中国军队给以炮击,法国军舰也炮击中国军队阵地。4月12日,中法两国军队又在河内发生武装冲突。后来,中国军队因急于调回国内打内战,防务便由法军接替,大批法军进入北方。

直接起因

越共中央为争取缓和时间,以巩固和发展革命力量,切实做好抗战建国的准备工作,提出“以和求进”的方针。法国殖民者为争取时间,部署兵力,也愿意谈判。1946年3月6日,越方代表胡志明、武鸿卿,法方代表法国驻印度支那高级专员让·圣德尼,在河内签订《初步协定》。协定规定:法国政府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为一个自由的国家,拥有自己的政府、国会、军队和财政,是印度支那和法兰西联邦的一部分,关于三圻合并问题,通过表决方式征询人民意见决定;越南政府对接管中国军队防务的法军,准备予以友好的接待;双方一致同意立即停止敌对行动,缔结条约附属协定。规定:协定签订后10个月,暂驻越南的1.5万名法军将开始在5年内逐步撤完。

1946年7月9日,范文同率领越南代表团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就越南未来的地位、越南外交权、三圻合并、法国在越南的经济和文化利益等问题同法国政府谈判。9月8日,法国政府宣布,由于意见分歧很大,会议将不再继续进行。9月14日,由胡志明和法国政府海外领地部部长马里于斯·穆泰在巴黎签订《临时协定》。协定规定:越南政府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经济和文化利益;法国停止在南方的军事行动,尊重越南民主自由的原则,释放由于政治问题和抗战行动而被捕的南方人民;南方人民享有集会、结社、新闻、住来的自由等权利。但是关于越南未来的地位、越南外交权、三圻合并等问题则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法国政府坚持重建其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因而只同意越南“在法兰西联邦内实行自治”;而胡志明则坚持越南完全独立和统一,所能作出的最大让步,只是同意“在法兰西联邦内的独立和统一”。

战争过程

全面爆发

法国乔治·皮杜尔总理认为,如果承认越南享有自治领的地位,势必为法国的自治领开创危险的先例。为此,他悍然撕毁了这个协定。1946年4月18日,越法双方代表在大叻举行谈判,旨在停止仍在继续的敌对行动,并对越法之间未来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关系提出建议。但在谈判期间,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华尔露就下令法军进驻海防——芒街和谅山——海宁地区,并进攻北部西北高原和中部西原高原。同年7月至9月,越法双方代表在巴黎谈判期间,法国驻印度支那高级专员达尚礼在大叻召开“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会议”,法国皮杜尔政府声称:承认“交趾支那自治共和国”的“独立”,肢解了越南,同年9月14日《临时协定》签字后,越南政府将河内巴士特尔医院移交给法国,并下令南方越军停火;法国却在南方恢复伪政权机关乡公所,并下令法军封锁海防港口。11月20日,法军阻挠越南海防海关收税,枪击越南海关关税警察,越南自卫队立即还击。华尔露遂以此为借口,下令法军侵占海防和谅山,并派几千法军在岘港登陆。12月16日,法国在越南的全体高级官员在海防举行会议,策划新的殖民战争。12月17日,法军越过河内安宁区米粉街的障碍物,袭击越南首都自卫团的防守所,自卫团当即自卫还击。华尔露又以此为借口,下令法军进攻安宁区。12月18日,法军侵占越南政府的交通部和财政部。同日,北部法军司令莫里哀向越南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解除越南首都自卫团和自卫队的武装,并以占领越南首都警察局相要挟。越南政府拒绝了莫里哀的要求。12月19日,法军开始炮击河内,随后发动了对越南的全面武装进攻。

1946年12月20日,胡志明发出《号召全国抗战》的告人民书,庄严宣告:“我们宁可牺牲一切,决不肯亡国,决不肯做奴隶。”他号召全国人民“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不分宗教、党派、民族,只要是越南人,就要起来打倒法国殖民者,拯救祖国。”12月22日,越共中央发出《全民抗战的指示》,指出抗法战争是一场“全民、全面、长期的抗战”,历时9年的越南抗法战争从此全面展开。

防御阶段

防御阶段(1946.12—1947.12)。抗法战争爆发时,法国投入近10万海陆空兵力,而越南卫国军的总兵力8.5万人,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100万人。武器原始,又无外援。用胡志明的话说,“当时我们只能用棍棒对抗敌人的飞机、大炮”,有人甚至讥讽越南的抗战是“蚂蚱踢大象”,可见敌我力量之悬殊。法军持其优势兵力,采取“速战、速胜”的战略方针,企图一举歼灭越军主力。他们从河内、海防等大城市向周围城乡发动大进攻,占领重要交通线,控制了红河三角洲地区。同时,在岘港登陆的法军,则大举进攻广治、顺化,拦腰切断了越南南北的通道,完成了对南方、北方的分割,使部署于南方和北方的越军不能互相呼应。1946年12月23日,法军对海防滥肆轰击,造成2万多平民伤亡。在法军气焰嚣张的进攻形势下,越军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他们将队伍一分为二:一部分打阵地防御战,正面狙击法军进攻;另一部分则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消耗法军有生力量。

在河内,越军进行了两个月的“卫城街垒战”,打死、打伤、瓦解法军1.9万人。1947年9月,法军进攻北部西北山区,占领和平、山西、义路后,沿滇越铁路进占老街,切断北部山区与平原地区的联系。10月7日,法2万多人、飞机40架、汽车80 0多辆,外加许多艘军舰和汽艇,向北部山区发动大进攻。他们兵分两路,形成钳形,企图在北件合围,歼灭越军主力,占领北部中央根据地。越南军民发扬“决战决胜”的精神,在诱敌深入之后,展开游击战和运动战,予以分割包围,全国各战场也紧密配合,于12月23日粉碎了法军的进攻,打破了7,000余法军组成的战斗包围圈,收复了太原、宣光等地,取得了越北战役的胜利。在高平,法军指挥飞机被击落,法国远征军副总参谋长兰贝特及其参谋机关人员全部丧命。

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瓦吕伊被撤职,由萨兰代理。法国驻印度支那高级专员亦被召回国。越北大捷,宣告了法国“速战、速胜”战略方针的破产,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

(1947.12~1950.12)

在越南全国抗战一年中,法军伤亡2万多人,相当于法国在印度支那总兵力的1/6;而越军则由8.5万人发展到12.5万人。1948年2月,法国派布莱佐代替萨兰任远征军总司令,增调15万兵力到越南。布莱佐鉴于法军无法迅速取胜,于是在相持阶段便改取“以越制越、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以维持其长期侵略战争。越军则以多种斗争形式打击敌人,夺取战争主动权。1948年,布莱佐收缩兵力,放弃北部高平、北件部分地区,对南方占领区进行“绥靖”,对北方解放区进行“蚕食”和“扫荡”,并进行“封锁”,着重控制红河三角洲。

1949年以后,实行小规模的“蚕食”北部解放区的政策,掠夺人力、财力、物力,破坏越军的后备力量。同时,法国还利用保大、武鸿卿、阮祥三等越南民族败类来分裂人民,破坏抗战。1949年6月,扶植保大建立“君主立宪国”,纠集封建余孽,组建伪军,同越军作战。同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广西,桂系白崇禧残部2.7万多人逃入北部法占区。法国政府竟将其一部分送往海南岛,交给蒋介石;另一部则编入驻谅山等地的法军和保大伪军,由武鸿卿指挥。1950年2月,英美两国承认保大伪政权。杜鲁门随即宣布把援助蒋介石的7,500万美元拨给保大政府。同年3月19日,美国两艘军舰驶入西贡,为法军运来大量武器。对此,西贡50多万市民举行声势浩大的反美示威游行。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越南人民“爱国反美斗争日”。针对法军战略方针的改变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互相勾结,越军以连、排为单位,插入敌人心脏地带,发展正规军、地方军、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并组建机动部队,实施运动战。他们协同敌后军民开展反扫荡战,消灭敌人,重建人民政权。这样,不久就在敌后建立起许多游击根据地,法军为对付越军的游击战,将大兵团拆散,分成许多小单位,驻守各地据点。法军兵力一分散,就失去了进攻的能力,逐渐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而越军游击战则愈益发展,武装力量日益壮大。随后,越军逐渐集中,起初以营,继之以团,进而以师为单位进行战斗。

1948—1949年冬春,越军在东北、西北、罗江、洮江等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大片国土。1950年1月,越军乘黑夜潜入河内白梅机场,一举摧毁敌机22架,予法军以沉重打击。但是,敌强我弱的军事形势并未改变,北部中央根据地的处境仍十分困难。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没有得到任何国家承认,越南政府被西方殖民者讥讽为“影子政府”。自1947年起,还只是得到中国广西、云南的革命武装(粤桂纵队和滇桂纵队)和群众提供的少量援助。

1950年1月18日,中国政府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苏联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与越南建交,从此,越南抗法战争获得了极为有利的国际条件。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越南人民“外交胜利日”。1950年1月底,胡志明秘密访华,代表越共中央,请求援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胡志明的请求,作出了全面援越的重大决策。经双方商定,首先发动边界战役,扫清边界敌人,以便把物资送到越南。同年7月,派陈赓将军入越,协助越方武装干部和部队,组织这次战役。8月,又派以韦国清为首的中国军事顾问团入越,长期协助越军的建设和作战。在此以前,还派了以罗贵波为首的中国政治顾问团入越,协助北部中央根据地的建设,向越方介绍财政经济工作、整顿干部思想作风工作、政权建设工作和发动群众工作等方面的经验。正是在中国的强有力支援下,越南各方面的工作逐步走上轨道,保证了抗法战争的顺利进行。根据越南战场上的形势和越军的实力,陈赓将军认为,目前越军还缺乏攻坚经验,最好先打高平与谅山之间小据点东溪,拦腰切断第4号公路,然后南下围攻七溪,迫使高平、谅山守敌出援,在运动战中消灭他们。这样,拿下高平也就不成问题。胡志明十分赞赏陈赓的见解,提到越共中央常委会讨论,并决定采纳陈赓的方案。

9月16日,越军按预定计划向东溪发动进攻。9月18日,全歼东溪守敌300余人,活捉东溪法军指挥官。边界战役首战告捷!东溪守敌被歼后,高平法军指挥官沙东上校率部弃城南逃;七溪法军指挥官勒巴上校带领2,000多人北上迎接。为了消灭这两股敌人,陈赓指挥越军在东溪附近布置袋形伏击圈,先吃勒巴兵团,再歼沙东兵团。这是一场十分艰苦的山地战。越军战士连续战斗9昼夜,紧紧咬住敌人,不让他们会合。10月8日,越军发动猛攻,勒巴兵团全军覆没,勒巴和他的参谋部全体被俘。次日,沙东兵团也全军覆没。这是越军打的第一次大歼灭战,全歼法军8000余人,生俘法军3名上将和许多中下级军官,缴获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河内法军司令部惊慌失措,急命七溪、那岑、同登、谅山、老街守敌全部由山区向南撤退,集中兵力防守红河三角洲,北部边境的法军防御体系全线崩溃。边界战役,打通了长达1000多公里的中越边界,解放了高平、谅山、老街、太原、和平5省,使北部中央根据地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边界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主要战场(北部)的军事主动权已转移到越军手中,也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反攻阶段

(1950.12~1954.7)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将法国的侵越战争和美国的侵朝战争看作是美国的“双管战争”。1950年12月6日,法国派名将让·拉特尔·德·塔西尼出任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兼印度支那高级专员。同年12月23日,美法签订《美法相互防卫协定》,1951年初,美国在西贡建立美国军事顾问团,予法国以大量军需援助,企图挽回败局。在美国的援助下,塔西尼制订了紧急“绥靖”与猛烈反攻相结合的“塔西尼计划”:集中兵力,先“绥靖”占领区,后进攻解放区,以夺回战争主动权。他在占领区周围,制造宽5至10公里的无人地带,同时以2300个地堡为防御体系,巩固红河三角洲地区。此外,还扩充伪军、巩固伪政权,以实现其“以越制越、以战养战”的政策。但法军一集中,就控制不住占领区;进攻解放区,占领土地,兵力又分散,陷入无法解决其侵略战争矛盾的困境之中。从1951年春季起,越军乘塔西尼集中兵力“绥靖”占领区之机,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协助下,连续发动了中游、和平、西北等局部性的反攻战役,共歼法军4万余人,解放了拥有125万人口的国土。

其中和平战役,打败了塔西尼调集的20个营兵力的进攻,在战役中(1951.12—1952.2),共歼敌2.2万人,是战争爆发以来越军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在战役进行时,塔西尼在巴黎病死,乌尔·萨朗接替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的职务。但败局已无法挽回。1953年8月,法军被迫放弃北越西北高原重要据点那产,转攻为守。至此,塔西尼的全面战争计划宣告破产,而越军则牢牢地控制着战争主动权。1953年5月,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再次易人。亨利·纳瓦尔接替其前任后,提出了“在美国的援助下,集中机动部队,转守为攻,在18个月之内(1953.10—1955.5)消灭越军主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的“纳瓦尔计划”。为实现这一计划,法国从本土、非洲、朝鲜抽调援军12个营(2万人),拼凑伪军54个轻装营;用机动部队进攻北部解放区,用伪军固守南部和中部的占领区。1953—1954年冬春,纳瓦尔在北部平原集中18万机动兵力。1953年9月,他动用17个机动营,发动“黑鲤战役”,兵分3路进攻红河左岸禄江以北地区,但不到10天即被越军粉碎,被歼1,700余人。同年10月,他又发动“海鸥战役”,大举进攻宁平、清化解放区,但不到一个月,被越军歼灭了3个营和16个连,又以失败告终。11月20日,他动用空降部队5,000人攻占北部西北高原重镇奠边府,并把它看作是进攻解放区的据点和机动作战的基地。但是纳瓦尔和他的前任塔西一样,陷入了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法军一集中,其他战线就暴露在越军面前。于是越军乘机发动大反攻,迫使纳瓦尔分兵增援,以解除法军对北部中央根据地的威胁。

从1953年10月到1954年5月,战斗主要在3个相互关联的地区——老挝、奠边府和红河三角洲之间进行,并波及越南中部和柬埔寨东北部。1953年11月6日宁平战役结束后,越军乘胜进军西北,迫使纳瓦尔分兵5,000人,空投奠边府,并出动驻印度支那的全部空军组成“空中桥梁”来支援。12月10日,越军进攻西北重镇莱州,切断莱州-奠边府的通路;12月12日解放莱州城,从北面包围了奠边府,迫使纳瓦尔再次分兵5,000人,空投奠边府。12月21日,越军进攻老挝中寮,3天之内,歼敌2,200人。12月25日,越—老联军进攻湄公河流域,解放他曲和沙湾那吉东部地区,迫使纳瓦尔分兵,通过“空中桥梁”,增援沙湾那吉。1954年1月26日,越—老联军发动上寮战役。首先进攻法军在上寮的乌江防线,拦腰切断了法军从奠边府通往上寮的战略联络线。其次乘胜北上,解放丰沙里全省。

与此同时,在下寮的越—老联军向下寮挺进,于1954年1月31日突然袭击阿速坡,解放菠罗芬高原,迫使纳瓦尔分兵,通过“空中桥梁”,增援老挝王都琅勃拉邦和芒赛。同年1月27日,越军进攻中部西原高原,打下菠莱古,并与柬埔寨解放军配合,解放柬埔寨东北地区。至此,越军打通了纵贯印度支那南北战场的战略交通线。而北部平原敌后游击队也展开大反攻,牵制了法军机动部队半数兵力。正当纳瓦尔手忙脚乱之际,1954年3月,越军突然袭击戒备森严的海防涂山机场和吉卑机场,摧毁敌机86架,予法军“空中桥梁”以致命的打击。这时,法军机动部队被越军牵制在遥远的地区,无法互相呼应,奠边府成了孤立的据点,无预备兵力可供增援,越军遂趁机发动奠边府战役。奠边府,位于北部西北高原,坐落在芒清盆地之中,是莱州省的一个县。它靠近老挝边境,是越南通往老挝的交通要道。法国和美国都把它视为重要的战略十字路口。法军占领奠边府后,把它建成一个坚固的要塞。法国人吹嘘奠边府是印度支那“空前坚固的据点”,是“东南亚的凡尔登”。奠边府离中国边境不远,越军可以就近得到补给。26万民工被动员来修整旧道、建造新路、架设桥梁,构成一个大运输网。保障了战役的后勤供应。就在奠边府大决战的前夕,武元甲过高地估计了法军的战斗力和防御工事的性能,主张取消这次战役。胡志明主席听从了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的意见,抓住有利时机,把战役进行下去。

1954年3月13日至15日,越军发起初次进攻。突破铁丝网和地雷阵,冲进3个防御中心。3月30日,越军占领奠边府东区高地,形成居高临下之势,同时在西区、西北逐步缩小包围圈,使法军机场不能使用,4月初,越军发起第二次进攻,法军防御阵地再次缩小,越军逼近要塞中心。5月1日,越军发起总攻。5月6日全歼东、西两区防御中心守敌。5月7日进攻中区,占领法军指挥部,活捉法军司令戴加斯特莱准将及其司令部、参谋部全体人员,近万法军投降。经过55个昼夜的血战,具有历史意义的奠边府战役胜利结束。是役,全歼法军16,200人,其中生俘15,000人,击落敌机62架,缴获守敌全部武器、弹药和车辆。在以奠边府大捷为标志的1953—1954年冬春大反攻中,越军共歼法军112,000人,粉碎了“纳瓦尔计划”。1954年6月,纳瓦尔离开越南回国。

战争结果

1950年7月,派陈赓将军入越,协助越方武装干部和部队,组织这次战役。8月,又派以韦国清为首的中国军事顾问团入越,长期协助越军的建设和作战。在此以前,还派了以罗贵波为首的中国政治顾问团入越,协助北部中央根据地的建设,向越方介绍财政经济工作、整顿干部思想作风工作、政权建设工作和发动群众工作等方面的经验。正是在中国的强有力支援下,越南各方面的工作逐步走上轨道,保证了抗法战争的顺利进行。根据越南战场上的形势和越军的实力,陈赓将军认为,目前越军还缺乏攻坚经验,最好先打高平与谅山之间小据点东溪,拦腰切断第4号公路,然后南下围攻七溪,迫使高平、谅山守敌出援,在运动战中消灭他们。这样,拿下高平也就不成问题。胡志明十分赞赏陈赓的见解,提到越共中央常委会讨论,并决定采纳陈赓的方案。9月16日,越军按预定计划向东溪发动进攻。

1950年9月18日,全歼东溪守敌300余人,活捉东溪法军指挥官。边界战役首战告捷!东溪守敌被歼后,高平法军指挥官沙东上校率部弃城南逃;七溪法军指挥官勒巴上校带领2,000多人北上迎接。为了消灭这两股敌人,陈赓指挥越军在东溪附近布置袋形伏击圈,先吃勒巴兵团,再歼沙东兵团。这是一场十分艰苦的山地战。越军战士连续战斗9昼夜,紧紧咬住敌人,不让他们会合。10月8日,越军发动猛攻,勒巴兵团全军覆没,勒巴和他的参谋部全体被俘。次日,沙东兵团也全军覆没。这是越军打的第一次大歼灭战,全歼法军8000余人,生俘法军3名上将和许多中下级军官,缴获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河内法军司令部惊慌失措,急命七溪、那岑、同登、谅山、老街守敌全部由山区向南撤退,集中兵力防守红河三角洲,北部边境的法军防御体系全线崩溃。边界战役,打通了长达1000多公里的中越边界,解放了高平、谅山、老街、太原、和平5省,使北部中央根据地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

1950年底~1954年春,罗贵波和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军总部组织指挥丁红河中游、东北、宁平、和平、西北、上寮等战役和红河三角洲敌后游击战,歼灭法军大批有生力量,使越军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权。

1954年3~5月,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军总部组织指挥奠边府战役,取得全歼法国占领军精锐部队及伪军1.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迫使法国于1954年7月在《印度支那停战协议》上签字并从越南撤出全部军队,越南北方获得解放。胜利,使越南抗法战争形势出现转折。

越南抗法战争是一场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配合,由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并辅以部分攻坚战的人民战争。扫荡和反扫荡是敌后战场的主要斗争形式。战争期间,越南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巨大支援和老挝、柬埔寨人民的密切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有力声援下,歼灭法军14万多人,解放了越南北方,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

1954年5月8日,日内瓦会议开始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1954年7月21日,与会各国就恢复印度支那各国和平达成了《关于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关于在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关于在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并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主要内容为:与会国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其内政;越南、老挝、柬埔寨3国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也不允许外国在它们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在印度支那全境实行停火,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并设联合委员会及国际委员会作为军事停战的监察和监督机构等。日内瓦会议挫败了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的图谋,美国代表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但声明不使用武力威胁来妨碍协议的执行。

日内瓦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结束,也标志着法国在印度支那地位的终结。历时9年的越南抗法战争,共歼灭法军561,900人,法国消耗战费100亿美元,其中美援26亿美元;法国第20届内阁倒台,8个远征军总司令败走。与此同时,越南有无数城市、村庄被夷为平地,约50万人死亡。截至1954年6月止,“法兰西联邦”部队的总人数接近55万人,其中法国远征军20万人,保大伪军35万人,越南人民军约有33.5万人。

日内瓦协议规定:以北纬17度为越南临时军事分界线,法军在10个月内完全撤出北纬17度以北地区——北方;与此同时,越军也从北纬17度以南——南方撤走。1955年1月1日,越南民主共和国还都河内;5月16日,越南接管海防。至此,越南北方完全解放。1956年4月,法国远征军完全自南方撤回法国。

9. 维希法国不是傀儡

由于二战爆发后不久,法国军队就被德国军队打败,法国被德国占领,法国元帅贝当在纳粹德国的支持下在法国南部建立了傀儡政权-维希政府,这个政府控制着法国庞大的海外地,所以说二战期间法国本土绝大部分是被德国占领的,只有南部地区是被德国的傀儡政权维希政府控制,也就不可能加入同盟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