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激光美容论文
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Schawlow)和汤斯(Townes)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氖光灯泡所发射的光照在一种稀土晶体上时,晶体的分子会发出鲜艳的、始终会聚在一起的强光。
根据这一现象,他们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
他们为此发表了重要论文,并获得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 中国激光杂志
nono2009(站内联系TA)应用激光好点吧,是CSCD 核心期刊 后者是CSCD 扩展期刊xubin_szu(站内联系TA)两者应该都是核心期刊,只不过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会刊登大量的综述性文章。
ll9999(站内联系TA)2、3 楼说的都是正解啊
3. 激光 杂志
1.经查《现代电子技术》和《激光杂志》均为中文核心期刊。
2.《现代电子技术》的(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0.48 (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0.268;
3.《激光杂志》还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收录,(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0.501 (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0.382均高于《现代电子技术》,所以《激光杂志》相对好些。
4. 激光杂志官网
杂志《激光》终审一般都是三个月
5. 激光美容杂志官网
这个看你的研究方向吧,以我们光学来说,中国激光,光学学报,都是很好中的
6. 激光美容杂志有哪些
《中国激光》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激光领域最新成就的专业学报类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1.324。中国激光主要发表我国在激光、光学、材料应用及激光医学方面科学家的研究论文。
《中国激光》涉及领域包括激光器件、新型激光器、非成性光学、激光在材料中的应用、激光及光纤技术在医学中的使用,锁模超短脉冲技术、精密光谱学、强光物理、量子光学、全息技术及光信息处理。
《中国激光》先后被评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物理学类核心期刊;无线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
7. 激光美容文献
1.言语信息资源是人类以口头语言所表述出来而未被记录下来的信息资源,它们在特定的场合被“信宿”直接消费并且能够辗转相传而为更多的人所利用,如谈话、聊天、授课、讲演、讨论、唱歌等活动都是以口语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利用为核心的。
2.文献信息资源是以语言、文字、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在特定载体上的信息资源,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拥有不依附于人的物质载体,只要这些载体不损坏或消失,文献信息资源就可以跨越时空无限往复地为人类所利用。3.体态语信息资源是人类以手势、表情、姿态等方式表述出来的信息资源,它们通常依附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例如舞蹈就是一种典型的体态语信息资源。4.实物信息资源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以实物形式表述出来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中物质成分较多,有时难以区别于物质资源,而且它们的可传递性一般较差;常见的实物信息资源有产品样本、模型、碑刻、雕塑等。5.文献信息资源以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为依据,可划分为书写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五大类。书写型文献信息资源一般以纸张为载体,记录方式为人工抄写,包括手稿、信件、日记、原始档案等。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也主要以纸张为载体,记录方式主要是印刷技术,包括油印、铅印、胶印、木刻印刷、复印、激光打印等。缩微型文献信息资源以感光材料为载体,记录方式主要是光学记录技术,主要类型有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等。机读型文献信息资源以磁性材料为载体,记录方式为磁录技术,主要类型有磁带、软磁盘、光盘等。6.声像型文献信息资源以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为载体,记录方式为光录技术和磁录技术,主要类型有唱片、录音录像带、电影胶卷、胶片、幻灯片等。
8. 中国激光杂志社
大众传播的定义:是由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这些媒介组织包括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电台以及以大量生产为目的的音乐、影像制作公司等。
在西方社会,传播媒介是以公共法人或企业法人的形态存在的,在我国,是以企业组织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事业机构。
可见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组织的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发展离不开印刷术和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
高速轮转机的发明使大规模的印刷得以实现,远距离传播技术使广播、电视成为了主要的传播媒介。
如今,激光印刷、通信卫星、网络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在规模、效率、范围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大众传播的对象即受众是社会上的普通大众,即“一般人”,不分群体和阶层。即只要接收到大众传播信息的人都是大众传播的对象,说明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一般大众信息需要为目的的,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不分阶层和群体。
(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传播组织作为以信息为产品的产业,其产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大众所看的报纸、电视都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的,即信息具有普通的商品属性。
但是信息又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产品,人们对信息的消费是精神上的消费,即意义的消费。意义是社会文化的产品,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法律、宗教、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等等方面,因此我们说信息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不是说大众传播没有互动性,只是互动性很弱,受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和写信进行信息反馈,但是这种信息反馈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具有两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传播渠道,传播组织作为单方面的传播组织,其传播的内容,受众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接收到,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二是没有灵活的反馈机制,受众对于媒介组织的传播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
(6)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大众传播是大规模的信息生产、传播活动,其传播内容与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具有直接关系,其传播过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很多国家将大众传播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
英国学者J.科纳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过程是“通过大型组织的工业生产活动产生出来的,这种生产组织的政策和职业规范存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结构中来”。
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认为“大众传播应在国家的调控的范围内”。
这些观点强调了大众传播和社会制度的关系。
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大众传播都有各自的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这些制度和政策都在维护特定社会制度上起作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