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化妆品功效
577是指4-丁基间苯二酚这种化学物质,常用做护肤产品美白添加剂,化学式为C10H14O2,分子量为166.22。其外观是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溶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常见的美白成分还有维生素C、熊果苷、烟酰胺等。
1、烟酰胺,又称维生素B3,使用2―5%浓度的烟酰胺,具有美白、抗衰老、控油、缩小毛孔的作用。
2、氢醌(对苯二酚)是祛斑美白药物中常见的成分,是公认最有效的黑色素生衡宴成抑制剂之一,对黄褐斑、雀斑、炎症后的色素沉着斑都有非常好治疗效果孙丛。
3、熊果苷能通过抑制生产黑色素的酵素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生成。卫生部规定:熊果苷成分浓度不能超过7%,对皮肤有漂白性作用,用于防止皮肤色斑和雀斑。
4、甘草黄酮是从特定品种甘草中提取的天然美白剂,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又能抑制多巴色素互变和咐凯银DHICA氧化酶的活性,是一种快速、高效、绿色的美白祛斑化妆品添加剂。
5、曲酸,一般从青霉、曲霉等丝状真菌中提取,配入化妆品中,具有抑制黑色素形成、淡化色斑、保湿的作用。化妆品中一般添加量为0.5―
护肤品中的微量成分是多少百分比以下
含量不超过0.1%的原料成分为微量成分
《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闹则台后,业内争议不断,许多从业人士均表示有些“迷茫”。一方面,“将含量不超过0.1%的原料成分标注为微量成分”“化妆品小样也要标明全部成分”等规定实颤扰施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过分追求“成分标签”的产品,可能也会随着办法的出台而减少。
“微量成分”标注引行业争议
面对更换产品外包装的问题,化妆品企业普遍有些“不知所措”。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办法中明确规定,化妆品配方中存在含量不超过0.1%(质量比w/w)的成分的,所有不超过0.1%(w/w)的成分应当以“其他微量成分”另行标注,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
“‘微量成分’的标注在行业内引起了较大争议,因为有太多原料含量都不够0.1%,如虾青素、多肽类、纤连蛋白等。” 广州尊伊化妆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来成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项规定看起来有些“外行”,企业执行起来有难度。
该项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化妆品的虚假营销。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一些化妆品在进行营销时,会宣称其含有某种功效性原料,但不标明这种原料的含量。很多消费者冲着该种原料去购买产品,如果该种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实际含量非常低,就构成了虚假营销,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目前,“标注‘微量成分’是否会影响消费者选择”是化妆品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确实有很多消费者会比较看重化妆品中的某种成分,如玻尿酸。”一位拥有超过10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在直播间卖货时,也会把成分作为化妆品的宣传卖点。如果外包装上标注的是“微量成分”,消费者就可能质疑产品的功效。一位来自化妆品代加工工厂的研发部工作人员张冉(化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若按照办法执行,目前市面上的化妆品几乎均要更换外包装。
对企业来说,落实办法的要求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资深美妆品牌管理专家,天勤品牌咨询CEO罗文琴对记者表茄弯旦示,较之前相比,企业的操作流程变得更复杂了。产品在开发初期就要把成分排好序,“微量成分”需要在标签上有引导语,0.1%以下的都要列明。产品经理和业务人员也要特别专业,开发初期,企业针对产品打样的要求必须沟通清楚,否则后续提供全部成分后又要修改的话会浪费时间,造成反复调整、成本上升等问题。
小样和进口化妆品均要标明成分含量
“实际上标签管理法就是将此前出台的法规在包装上落地执行。”陈来成说:“但是细化内容太多了,小包装产品执行起来就会比较麻烦。”
办法规定,净含量不大于15g或者15mL的小规格包装产品,要标注产品中文名称、成分、净含量和使用期限等;有包装盒的产品,还应当同时在直接接触内容物的包装容器上标注产品中文名称和使用期限。
“一款小样产品可能还没有一根手指大,要标上全部成分和使用期限,对企业来说多少有些困难。”张冉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像次抛型和体验装类型的产品,要标明上述信息就更难了。
感到困难的还有进口化妆品企业。上海宝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口化妆品的外包装都是英文,厂家一般只会贴上中文名称。翻译并标注上全部成分,工作量不小。另外,进口化妆品有些配方也是保密的,几乎不可能把全部成分都标明。
另外,办法规定,免费试用、赠予、兑换的化妆品也要有明确标识。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化妆品赠品、小样”关键词发现,有上千家店铺从事小样、赠品的买卖,其中多数是进口化妆品且未标注明显的使用期限。这些产品的标签信息如何标注?办法出台后还能否像此前一样正常销售?其中一家店铺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产品还在正常销售,尚未收到需要更换新包装的信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