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奥多尔・蒙森 Theodor Mommsen (1817-1903)
19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创作了恢弘的著作《罗马史》。
蒙森是位历史学家和法学家。1848年他参加了三月革命,同年成为莱比锡的法学教授,由于政治原因在1850年被解雇。
1852年他在苏黎世任罗马法教授,1854年在布莱斯劳任教授,1858年在柏林任古代历史教授。蒙森站在资产阶级左翼一边,但是面对过于激进的民主思潮他采取保守态度。
1863-1866年以及1873-1879年他成为普鲁士州议会成员。
1881-1884年他成为帝国议会成员。他是俾斯麦的坚决反对者,同时也是排犹主义的坚决反对者。他赋予历史,特别是罗马历史以对现代的特别教育意义。
他在多卷本著作《罗马史》Römische Geschichte中表现为批评和描述大师,并且因此于1902年成为德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鲁道夫・欧肯 Rudolf Eucken (1846-1926)
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笔》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与德国唯心主义,特别是费希特的唯心主义一脉相承,并且把德国唯心主义转变成一种在社会伦理层面上理解的、创造性的行为主义(唯意志论)。奥依肯反对学院派哲学的唯理智论以及衰落在技术中的虚假文化,他要求建立一种深深扎根于伦理中的精神生活。
3.保罗・海泽 Paul Heyse (1830-1914)
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
保罗海泽与盖博勒一起构成了慕尼黑作家圈子的核心。他主要是传承古典文学和浪漫派文学。
为抵制文学形式解体的趋势,他根据薄伽丘的中篇小说发展了一种中篇小说理论(即鹰派理论Falkentheorie,以鹰作为一种主体象征)他在无数长篇小说中试图尝试这种理论,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戏剧和诗歌,并且从事翻译。
4.盖尔哈特・豪普特里 Gerhart Hauptmann (1862-1946)
1912年作品《群鼠》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易卜生“自由舞台”的影响下加入文学先锋派。其早期自然主义戏剧以逼真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帮助自然主义在德国舞台上取得突破。
他的《日出之前》VorSonnenaufgang是一部反映资产阶级社会冲突和特征的悲剧。描写大众社会革命的戏剧《织工》Die Weber(1892)和喜剧《海狸皮》Der Biberpelz(1893)带有社会批评倾向。他还创作了历史剧《弗罗里安・盖耶尔》Florian Geyer(1896)。他不断回到小人物的社会氛围去,例如《马车夫亨舍尔》Fuhrmann Henschel(1898)、《罗萨・贝恩特》Rose Bernd(1903)、《老鼠》Die Ratten(1911)。自从创作《汉内勒斯升天》Haneles Himmelfahrt(1893)之后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戏剧风格,即具有幻想的特征和抒情诗的语言高雅。
此外他还创作了舞台剧:《庆祝和平》Das Friedenfest(1890)、《寂奥的人们》Einsame Menschen(1891)、《沉钟》Die versundene Glocke(1896)、《米歇尔・克拉默》Michael Kramer(1900)、《可怜的亨利》Der arme Heinrich(1902)、(皮帕在跳舞》Und Pipa tanzt(1906)、《加布里艾尔・施灵的逃亡》Gabriel Schillings Flucht(1912)、《白人救星》Der weiBe Heiland(1920)、《印第颇第》Indipodhi(1920)、《日落之前》Vor Sonnenuntergang(1932)、《威腾贝格的哈姆雷特》Hamlet in Wittenberg(1935)、《阿特里德三部曲》Atriden-Tetralogie(1941-1948),《马格努斯・加尔博》MagnusGarbe(1943)、《赫尔贝特・英格尔曼》Herbert Engelmann(1952,由楚可迈耶尔完成);喜剧《同事克拉穆普同》Kollege Crampton(1892),《来自主教山的处女》(Die Jungfern vom Bischofsberg(1907):长篇小说《克里斯托・艾曼努艾尔・克温特心中的愚人》Der Narr in Christo Emanuel Quint(1910)、《亚特兰迪斯》Atlantis(1912)、《来自索阿纳的异教徒,Der Ketzer von Soana(1918)、《幽灵》Phantom(1923)、《伟大母亲的岛屿》Die Insel der großen Mutter(1924)、《温克尔曼》Winckelmann (1954);自传《激情之书》Buch der Leidenschaft(1929)、《我青年时代历险记》Das Abenteuer meiner Jugend(1937)、《笔记本》Diarium(1917-1933):史诗《安娜》Anna(1921)、《梯尔・奥伊伦施皮格尔》Till Eulenspiegel(1928)、《伟大的梦想》Der groBe Traum(1942):短篇小说《巡道工梯埃尔》Bahnwarter Thiel(1892)。
5.卡尔・弗里德里希・乔治・施皮特勒 Carl Friedrich Georg Spitteler
(1845-1924)
1919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创作了史诗《奥林匹克的春天》。
他是瑞士人,曾做过牧师、家庭教师和编辑,后来成为自由作家。他写神话叙事诗《普罗米修斯和埃皮梅托斯》Prometheus und Epimethes(1881-1882)和《奥林匹克的春天》Olympischer Frühling(1900-1905,1910)。他从现代的角度重新诠释了古代诸神和英雄。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现了艺术的门外汉,对世界上无辜者的痛苦寄予同情。
他还是个抒情诗人,一个喜欢实验的叙述者,著有《康拉德中尉》Conrad, der Leutnant(1898)心理分析长篇小说《潜意识中的偶像》Imago(1906),其他小说和随笔。
6.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1875-1955)
1929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创作了宏篇巨著《布登勃洛克一家》。
他出生于吕贝克一个城市贵族和商人家庭。1893年起他大多生活在慕尼黑,1933年流亡到瑞士,1938年起流亡美国,最后又回到瑞士。
托马斯・曼在描写吕贝克贵族家庭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Buddenbrooks(1901)中表现了生命与精神对立这个基本主题。尼采的生命概念和叔本华的哲学决定了他的构思。音乐中的主题技巧和对死亡的渴望又把他和理查德・瓦格纳的艺术联系在一起。
在中篇小说《托尼奥.克略格尔》Tonio Kröger(1903)中,艺术家与公民的矛盾通过放弃生命才得到化解。在中篇小说《死在威尼斯》Der Tod in Venedig(1912)中,这个基本主题第一次以经过神话加工的形式出现。该主题也适于沿袭教育小说传统的长篇小说《魔山》Der Zauberberg(1924)。该小说既对时代进行了批评,又提出了经历时间流逝的问题。他在交织着内心反思和讽刺的《约瑟夫四部曲》Joseph Tetralogie(1933-1943)中把神话功能转变成了“心理的和人道的因素”。《绿蒂在魏玛》Lotte in Weimar(1939)通过歌德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作家本身的问题。《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us(1947)试图同时展现现代音乐在魔鬼契约中战胜的情境和德国的命运。《伪君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Bekenntnisse des Hochstaplers Felix Krull(1954)以老者看破红尘的智慧和包罗万象的构形成分再现了空虚人生的旧主题。
托马斯・曼的叙事方式以其机智灵活的、闪烁着讽刺火花的语言艺术而颇具声望。他在随笔中以精细、缜密的分析论证了西方的文化遗产和思潮。他最初不问政治,后来非常高调地转向民主,并且在美国通过电台讲演与国家展开斗争。他感觉自己是“放眼世界的德国人”,是德国文化的排头兵,感觉自己代表着一种面向世界的、人道的和民主的精神。其他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殿下》Königliche Hohheit(1909)、《被选中者》Der Erwählte(1951);短篇小说《小弗里德曼先生》Der kleine Herr Friedemann(1898)、《特里斯坦》Tristan(1903)、《神童》Das Wunderkind(1914)、《无序和早期的痛苦》Unordnung und frühes Leid(1926)、《马里奥和魔术师》Mario und der Zauberer(1930)、《换错了的脑袋》Die vertauschten Köpfe(1940)、《法律》Das Gesetz(1944)、《被欺骗的女人》Die Betrogene(1953);田园诗《先生与狗,小孩子的歌唱》Herr und Hund Gesang vom Kindchen(1919);剧本《弗奥伦萨》Fiorenza(1906);随笔《弗里德里希和大联盟》Friedlich und die große Koalition(1915)、《一个不问政治者的观察》Betrachtungen eines Unpolitischen(1918)、《歌德和托尔斯泰》Goethe und Tolstoi(1923)、《大师们的痛苦和伟大》Leiden und Größe der Meister(1935)、《德国的听众们!》Deutsche Hörer!(1942)、《精神贵族》Adel des Geistes(1945)、《浮士德博士创作过程》Die Entstehung des Dr. Faustus(1949)、《旧与新》Altes und Neues(1953)、《1951年至1955 年散文拾穗集》Nachlese, Prosa(1956)、《书信之一至三》BriefeⅠ-Ⅲ(1961)、《6卷本日记》Tagesbücher(1977-1986)。
7.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1877-1962)
1946年《荒原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1904年开始成为自由作家,1923年成为瑞士公民。他的绝大多数早期作品反映了新浪漫派的自然亲合性和印象主义精细化的心理导向。后来他又描绘灵魂破碎这个主题,作为对“时代病态”的再现。他在《水仙和金嘴》Narziß und Goldmunde(1936)中描述了伦理上的人与美学的对立。他在晚年结合东西方智慧的作品《玻璃球游戏》Das Glasperlenspiel(1943)中表现了对包罗万象的整体的追求。主要作品有《荒原狼》、《悉达多》、《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8.海因里希・伯尔 Heinrich Böll (1917-1985)
1972 年《女士及众生相》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伯尔出生于科隆。他最初写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描写战争期间和战后的困境,作品有《列车正点到达》Der Zug war pünktlich.(1949)、《亚当,你在哪里?》 Wo warst du, Adam?(1951)。后来,伯尔又批评西德社会的弊端,抨击福利社会的意识形态和顺应潮流思想的统治。他还批判天主教会:《小丑之见》Ansichten eines Clowns(1963)。他在作品中正面描写普通人、局外人。其视角更宽阔的、对时代进行描述的作品有:《九点半台球戏》Billiard um halb zehn(1959)、《女士众生相》Gruppenbild mit Damen(1971)。
伯尔的许多作品都具有讽刺风格,其作品背景大多是莱茵河两岸的城市。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缄默不语》Und sagte kein einziges Wort(1953)、《没有看护人的房子》Haus ohn e Hüter(1954)、《关心的簇拥》Fürsorgliche Belagerung(1979)、短篇小说《不仅在圣诞节时》Nicht nur zur Weihnachtszeit(1952)、《早年的面包》Das Brot der frühen Jahre(1955)、《爱尔兰日记》Irisches Tagebuch(1957)、《穆尔克斯博士累计的沉默》Doktor Murkes gesammeltes Schweigen(1958)、《撤离的部队》 Entfernung von der Truppe(1964)、《出差结束》Ende einer Dienstfahrt(1966)、《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1974)、《河流风景前的女人们》Frauen vor Flußlandschaft(1985)、《文章、批评与演讲》Aufsätze, Kritiken und Reden(1967)、《新政治与文学文论》Neue politische und literarische Schriften(1973)、《欢迎干涉》Einmischung erwünscht(1977)、《布雷封锁的地带》Vermintes Gelände(1982)。此外他的作品还有诗歌、戏剧、广播剧等。
9.艾里亚斯・卡耐基 Elias Canetti (1905-1994)
1981年《迷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1938年开始定居伦敦,用德语进行创作。其长篇小说《迷茫》Die Blendung(1935)作为荒诞作品表现了精神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在戏剧中,例如《婚礼》Die Hochzeit,他以象征的夸张手法对社会进行讽刺性地批判。
主要的理论作品《大众与权力》Masse und Macht(1960)借助民族深层心理分析,批判性地分析了人与社会。他创作的其他戏剧有:《虚荣的喜剧》Komödie der Eitelkeit(1934)、《有期限者》Die Befristeten(1956);散文《1942-1948年记录》Aufzeichnungen 1942-1848(1965)、《所有浪费的荣誉》Alle vergeudete Verehrung(1970)、《人的领域》Die Provinz des Menschen(1973)、《耳朵证人》Der Ohrenzeuge(1974)、《话语的良心》Das Gewissen der Worte(1975);自传《被挽救的舌头》Die gerettete Zunge(1977)、自传《耳朵中的火炬》Die Fackel in Ohr(1980)。
10.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
1999 年《铁皮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出生于旦泽,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雕塑,自1953年以来大多生活在柏林。195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为他带来文学声誉。在这部作品和《狗年月》Hundejahre(1963)以及其他叙事作品中,具有丰富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荒诞离奇的想象和尖锐的时代讽刺结合在一起。这些作品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旦泽周边地区。格拉斯还创作诗(其中一部分是自画像)。其早期戏剧属于“荒诞剧”。戏剧《平民试验起义》Die Plebejer proben den Aufstand(1966)与布莱希特辩论。长篇小说《比目鱼》Der Butt(1977)以铺得很开的想象,从厨房的视角描写了世界编年史,特别是探讨了女性角色问题。相隔多年后他创作了以核危机和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母鼠》Die Rättin(1986)。从1969年起他为社会民主党(SPD)竞选奔走 。
格拉斯的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局部麻木》Örtlichbetäubt(1969);中篇小说《猫与鼠》Katz und Maus(1961)、《台尔格特聚会》Das Treffen in Telgte(1979);其他散文《蜗牛日记》Aus dem Tagebuch einer Schnecke(1972)、《德国人正在灭绝》Kopfgeburten od. Die Deustchen sterben aus(1980)、《诗歌集》(1974);剧本《叔叔,叔叔》Onkel, Onkel(1957),《恶毒的厨师》Die bösen Köche(1957)、《还有十分钟到布法罗》Noch zehn Minuten bis Buffalo(1959)、《洪水》Hochwasser(1967)、《剧本》Theaterspiele(1970);随笔《论不言而喻》über das Selbstverständliche(1968)、《公民及其声音》Der Bürger und seine Stimme(1974)、《关于文学的文章》Aufsätze zur Literatur(1980)。
11.赫塔・缪勒 Herta Müller
20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赫塔-缪勒1953年出生在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少数民族家庭,1987年她与丈夫迁居德国。
1982年,穆勒发表了其“处女作”――一本名为《低地》Niederungen的短篇小说集。缪勒是历史上第12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进入21世纪后的第3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2004年和2007年,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和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分别获奖。缪勒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